清朝太庙配享的26位功臣中,东殿供奉的多为皇室宗亲,西殿则是功勋卓著的大臣。但东殿中有两位特殊人物——他们并非皇族,而是因战功赫赫被破格封王的异姓功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两位传奇人物。
【草原雄鹰:超勇亲王策凌】
策凌出身显赫,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1692年,年仅10岁的他随祖父归顺清朝,康熙帝慧眼识才,不仅授予官职,更将他接入宫中亲自培养。这位蒙古少年在紫禁城迅速成长,14年后更迎娶了康熙帝的六公主纯悫公主,成为大清额驸。
真正让策凌名垂青史的是他的军事才能。1720年征讨准噶尔时,他率军生擒敌将贝坤等百余人,初露锋芒。雍正年间,他在鄂尔泰防线上屡建奇功。1731年的一场伏击战中,他巧妙设伏,全歼准噶尔精锐,敌军闻风丧胆。次年更在额尔德尼昭取得决定性胜利,缴获的军械牲畜堆积如山。雍正帝龙颜大悦,赐予超勇封号,赏穿黄带——这是连许多皇子都无缘获得的殊荣。
这位三朝元老78岁高龄仍在西北戍边,临终前唯一心愿是与早逝的公主合葬。乾隆帝感其忠勇,不仅准其所请,更破例让这位异姓王配享太庙。礼亲王昭梿曾感叹:蒙古王公入祀太庙者,唯此一人。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另一位传奇是成吉思汗胞弟的后裔僧格林沁。1825年,14岁的他被道光帝钦点为科尔沁郡王继承人,从此开启传奇生涯。这位蒙古王爷出入宫禁如家常,深得两代皇帝信任。
1853年太平军北伐时,僧格林沁临危受命。经过两年鏖战,他先后生擒北伐军统帅林凤祥、李开芳,咸丰帝喜出望外,破格晋封他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当时民间流传南有曾国藩,北有僧格林沁的说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指挥的大沽口炮台曾重创英法舰队。虽最终不敌洋枪洋炮,但1860年他很快在剿捻战场上重振雄风。1865年,这位常胜将军在山东追击捻军时不幸中伏,身负重伤仍持刀力战,最终血染麦田,壮烈殉国。
消息传回京城,同治帝悲痛不已,下令全国哀悼三日。这位马背上度过一生的蒙古亲王,成为清朝最后一位配享太庙的异姓功臣。
【青史留名】
两位蒙古勇士虽相隔百年,却同样用热血捍卫了大清疆土。策凌奠定西北版图,僧格林沁力挽王朝危局。他们用战功证明:在清朝的宗庙之中,自有一方天地属于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