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太平洋彼岸,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的八年任期,如同一幅褪色的画卷:金边犹在,画布却已斑驳。这位以变革为口号的领导者,不仅未能弥合国内裂痕,反而在太平洋两岸埋下了对抗的种子。
2009年1月那个寒风凛冽的就职日,奥巴马在国会山前许下重振美国的诺言。彼时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美国失业大军突破千万,汽车之城底特律濒临破产。他力推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确实让通用汽车等企业重获新生,道琼斯指数也从6500点低谷逐步回升。但鲜少有人注意到,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正像潮水般涌向全球市场。
在中国南方的工厂里,企业家们发现原材料价格节节攀升。铜价在2009至2011年间暴涨60%,中小企业利润被不断挤压。更棘手的是,人民币汇率承受着巨大压力。为应对美元贬值,中国央行不得不动用数千亿外汇储备稳定市场。这些经济政策的连锁反应,为日后的贸易摩擦埋下了伏笔。
移民政策展现出这位总统的矛盾之处。2012年夏天,白宫玫瑰园里,奥巴马微笑着签署童年入境暂缓遣返行政令,80万追梦人获得合法身份。但边境城市的公立学校很快人满为患,医院急诊室排起长队。在加州硅谷,来自中国的工程师发现,H1B签证的通过率正在悄然下降。
种族问题成为另一个火药桶。2013年佛罗里达州的枪声过后,总统那句他看起来就像我的儿子的表态,既点燃了黑人社区的希望,也激起了保守派的不满。接下来的三年里,从密苏里州弗格森的骚乱到巴尔的摩的警民冲突,美国社会的裂痕日益加深。当中国观众在新闻里看到这些画面时,不禁疑惑:为何这位标榜团结的总统,反而让社会更加分裂?
亚太地区的局势同样暗流涌动。2011年深秋,奥巴马在堪培拉宣布转向亚洲战略时,南海的岛礁上正进行着不为人知的施工。次年美菲联合军演中,两栖战车在吕宋岛海滩登陆的场景,与300海里外中国渔船的作业画面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劳伦斯号驱逐舰闯入黄岩岛海域时,中美舰船最近距离不足500米,紧张气氛一触即发。
贸易领域同样剑拔弩张。2009年那场轮胎特保案让山东的工厂主们措手不及,3万工人面临失业。三年后,中国光伏产业又遭遇灭顶之灾,250%的反倾销税让尚德电力等行业巨头轰然倒塌。这些贸易争端背后,是两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美国贸易逆差在奥巴马任内扩大了53%。
中东局势更是一团乱麻。当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时,谁也没想到ISIS会迅速填补权力真空。三年后,奥巴马下令空袭叙利亚,却未能阻止难民潮涌向欧洲。在地球另一端的北京,能源专家们忧心忡忡地看着国际油价剧烈波动,这直接关系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的经济命脉。
当2016年大选结果揭晓时,许多观察家意识到,奥巴马的政治遗产正在被重新评估。他引以为傲的医保改革遭遇挑战,精心设计的TPP协议胎死腹中。更耐人寻味的是,他极力推动的多元文化主义,反而成为政治对手攻击的靶子。
如今,当人们在华盛顿的街头偶尔遇见这位前总统时,他挺拔的身影依然引人注目。但历史对他的评价,或许就像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变革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只不过,这场变革最终走向了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的方向。在太平洋两岸,人们正在见证一个时代的落幕,和另一个时代的艰难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