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黑龙江人可真敢想!嫩江黄蒿沟遗址,2万年前骨刻文是汉字的起源
创始人
2025-10-09 17:04:20
0

【寻梦嫩江畔:一位体育教师的20年考古奇缘】

在黑龙江查哈阳农场(蒙语意为好地方),有位名叫陆洪川的小学体育老师,用二十载光阴在亘古荒原上编织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考古梦。故事要从1998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洪水说起。

那年夏天,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席卷中国。在长江下游,无数军民日夜奋战,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洪长城,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而在遥远的北大荒,黑龙江省境内的无人区同样遭遇洪水侵袭。得益于提前撤离的预警,这场洪水只是默默冲刷着嫩江沿岸的滩涂泥岸。

洪水退去后,河床上赫然显露出大量动物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鉴定发现,这些比牛马骆驼还要巨大的骨骼,竟是灭绝于万年前的史前巨兽——长毛猛犸象的遗骸。

更令人惊奇的是,与这些远古巨兽骨骼一同现世的,还有数量可观的石器工具。这个发现让陆洪川老师着了迷,从此开启了他长达二十年的寻宝之旅,在嫩江右岸的支流区域不断有惊人发现。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陆老师先后捡获两块刻有神秘符号的兽骨,以及若干泥质夹砂陶片。这些珍贵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1-3万年前黄蒿沟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不凡智慧——那些刻痕会是汉字的雏形吗?或许就是甲骨文的源头?

经过二十年潜心研究上古文字,我可以明确地告诉陆老师:这些兽骨上的纹路绝非随意刻画,而是记录祖先经历的珍贵文字!它们已经具备了音、形、义和句法结构,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

让我们一同解读这些来自远古的讯息:

▲弯腰寻找嫩苔芽尖——黄蒿沟太平湖遗址的先民们,过着以采集为主的和平生活

▲石刻画作同样印证:万年前的嫩江先民并非单纯狩猎,而是善于采集的族群

▲两万年前,当猛犸象还在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游荡时,我们的祖先除了渔猎,还要靠采集嫩苔充饥,生活颇为艰辛

▲鲜嫩的苔藓是时令美味,人类必须在最鲜嫩多汁时采集食用。

有趣的是,古人可能因食用嫩苔自称发人,而用嫩苔喂猪的族群则被称为秽人。《逸周书》记载的发人,《大戴礼记》中的北发,很可能就是这些嫩江流域的远古居民。《管子集校》也提到发,东夷名,晋代学者孔晁注释发亦东夷。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这段跨越万年的文明解码之旅令人着迷,期待您的关注与分享,让我们共同探寻汉字起源的奥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强联合!机速修携手皓景环保,打... 前言 2025 年 11 月 7 日,广东木宇科技机速修与广东皓景环保 PUR 热熔胶合作签约仪式在...
广州市政协书画院西域丝路写生作... 在金塔胡杨林写生 写生丝路之看得见与被看见 ◎谢春玲 序 龙应台这样定义文学的功能:“使看不见的东西...
11月11日惠丰钻石(9207... 证券之星消息,沪深交易所2025年11月11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惠丰钻石(920725)因当日...
宜昌市夷陵区萌潮金珠宝商行(个...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宜昌市夷陵区萌潮金珠宝商行(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万龙,注册资本2...
李云集 | 阅兵展国威 艺心颂... 【李云集题】 艺术家简介 李云集 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
柴寿武 | 水墨归真——中国当... 【序言】 文/王振德 在纷繁复杂的艺术长河中,水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东方美学的深邃与悠远。“...
地表最难乒乓球赛!全运会卫冕冠... 全运会果然是“地表最难乒乓球赛”。 11月11日,又一个“冷门”差点出现了,女子单打1/16决赛中,...
铸牢共同体·大爱满天山 | 新... 11月8日,新疆残疾人特殊艺术展演下基层活动暨乌鲁木齐市“铸牢共同体·艺彩映米东”残疾人文艺汇演在米...
原创 朱... 朱由检如果没有自杀,且与李自成达成和议,明朝是否有复兴的可能? 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任皇帝,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