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硕士扎根广西山区:邓小平之孙的赤子情怀》 2013年夏天,一位特殊的年轻人踏上了广西平果县的土地。28岁的邓卓棣刚获得美国杜克大学硕士学位,却毅然放弃海外发展机会,来到这个偏远山区县担任副县长。这个决定让他在美国的朋友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位出生于美国、接受精英教育的年轻人,为何要选择回到当时尚不发达的中国基层?
面对友人的疑问,邓卓棣总是温和而坚定地回答:爷爷教导我,落叶总要归根。在纽约机场告别时,好友詹姆斯曾拽着他的行李箱追问:这里有你熟悉的语言环境,有顶尖的科研机构,你真的要放弃吗?邓卓棣只是轻轻拍了拍好友的肩膀:我的根在中国。 这份执着源于特殊的家世。作为邓小平唯一的孙子,邓卓棣虽然出生在美国,却从记事起就被爷爷反复叮嘱:记住,你是中国人。据邓家老保姆回忆,小平同志得知孙子获得美国国籍资格时,立即拍案而起:我的孙子必须是中国公民!年幼的邓卓棣或许还不理解爷爷的坚持,但那些在书房里的谆谆教诲已深深刻入心底:卓棣,中国现在最需要人才啊。 在杜克大学求学期间,邓卓棣主修公共政策专业。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想起父亲邓质方的话:贡献不在大小,关键要脚踏实地。这位低调的物理学家很少对儿子说教,但寥寥数语却成为邓卓棣的人生信条。有同学记得,当大家讨论毕业后去华尔街还是硅谷时,邓卓棣总是微笑着转动手中的中国结书签。 平果县的工作远比想象中艰苦。这个位于桂西北的贫困县,当时年财政收入不足5亿元。邓卓棣住进简陋的干部宿舍,用三个月时间走遍全县12个乡镇。他推动的农村饮水工程让3万群众喝上干净水,引进的脐橙种植项目带动500多户脱贫。当地老支书黄大山回忆:邓副县长总说'办法要在田埂上找',和我们一起吃红薯粥、睡木板床。2016年,当组织准备进一步重用时,邓卓棣却选择急流勇退。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的他,默默投身桥牌事业——这是爷爷最爱的智力运动。在北京棋院的办公室里,他常对年轻队员说:爷爷教会我,人生就像打桥牌,既要看清自己的牌,更要明白为谁而打。褪去光环的邓卓棣,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红色家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