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政府展现外交新姿态:在美中博弈中寻求平衡
2025年6月,韩国政坛迎来历史性转折。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49.42%的得票率成功当选总统,这一结果不仅终结了尹锡悦政府的价值外交时代,更标志着韩国对外政策将迎来重大调整。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在胜选演讲中明确表示,新政府将把改善民生、重振经济作为首要执政目标。 经济困局催生政策转向 尹锡悦政府时期过度倾向美国的外交策略,给韩国经济带来了沉重代价。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韩贸易逆差激增至189亿美元,半导体出口因美国对华技术管制而遭受重创,全年GDP增速更跌至0.7%的冰点。面对这一局面,李在明直言不讳地指出:放弃中国市场无异于经济自杀。 中国市场对韩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吸纳了韩国约26%的出口商品,从高端芯片到大众消费品,多个产业都高度依赖中国市场。韩国关税厅最新统计显示,2025年5月上旬韩国对华出口占比达21.8%,明显高于对美出口的15.5%。 社会矛盾与经济焦虑交织 然而,韩国社会对华态度却呈现矛盾态势。今年4月,首尔建国大学附近的中国美食街发生冲突事件,数百名韩国年轻人对中国商户进行言语攻击,最终演变成肢体冲突。更令人担忧的是,类似事件并非个案——有台湾同胞仅因在公共场所说普通话就遭到无端骚扰。 这些事件引发连锁反应。韩国汽车巨头现代起亚在华销量从十年前的180万辆骤降至2023年的11.2万辆;半导体对华出口份额也从峰值时的50%跌至35%。旅游业同样遭受重创,中国游客数量仅恢复至疫情前三成水平,济州岛酒店空置率持续攀升。 新政府的应对之道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李在明政府展现出明确立场。9月9日的国务会议上,总统严厉批评了明洞等地的反华集会,称其已超出言论自由范畴。他要求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方案,并警告不得蓄意侮辱外国游客、破坏双边关系。 李在明以亲身感受举例:如果我在国外被辱骂,我绝不会再去那个国家,也会劝阻他人前往。驱赶游客就是在破坏经济,他这样总结道。 安全领域的平衡术 在敏感的安保领域,新政府同样寻求突破。李在明承诺重新评估萨德反导系统部署,重申三不一限原则:不新增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网、不推动美日韩军事同盟、限制现有萨德使用范围。这一表态与中国在地区安全上的核心关切高度契合。 与此同时,政府着手恢复韩朝军事热线,推动金刚山旅游和开城工业园区重启计划,这些举措与中国倡导的半岛和平机制形成战略呼应。 前路挑战重重但改革之路绝非坦途。韩国国内保守势力仍掌握约40%的民意支持,他们正以亲华为由对政府发起攻击。更严峻挑战来自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对韩施压要求完成贸易谈判,甚至可能以减少安保合作相要挟。 李在明自身的表态也显现出摇摆。在被问及台湾问题时,他从最初的韩国不应介入转为除非外星人入侵才会考虑的模糊回应,折射出在中美间寻求平衡的艰难。 观察人士指出,李在明当选时穿着的红蓝配色运动鞋,象征着弥合国内分歧的决心。但这双鞋能否同样踏平外交险途,还要看这位平民出身的总统能否顶住压力,坚守不与任何国家为敌的执政初心。毕竟,在经济依赖与情绪对立并存的当下,激怒中国带来的代价,恐怕是韩国难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