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巩固皇权,对开国功臣展开了大规模清洗。在众多被诛杀的功臣中,唯独汤和得以安享晚年:他在洪武十一年获封信国公,洪武二十二年主动告老还乡,六年后病逝时还被追封为东瓯王。那么,汤和究竟是如何在朱元璋的屠刀下幸免于难的呢?
首先,汤和与朱元璋有着特殊的私人情谊。他们不仅是同乡,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街坊邻居。在古代社会,这种比同乡更亲密的邻里关系显得尤为珍贵。正是这层特殊关系,为汤和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其次,汤和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在朱元璋还是个无名小卒时,已是红巾军小头目的汤和主动写信邀请他加入义军。更难得的是,在朱元璋快速崛起后,虽然汤和年长三岁且官职更高,却始终对朱元璋保持恭敬。当其他将领不服这位年轻统帅时,汤和始终坚定地站在朱元璋一边。
汤和的智慧还体现在他懂得急流勇退。天下平定后,他敏锐察觉到朱元璋要削弱将领权力的意图,主动交出兵权请求退休。这一明智之举让朱元璋龙颜大悦,也为自己赢得了安全着陆的机会。
在为人处世方面,汤和更是堪称典范。他从不居功自傲,严守朝廷机密,更不结党营私。即便在朝为官时,也始终保持低调谨慎的作风,从未做出任何让皇帝猜忌的行为。
最令人称道的是,汤和深谙自污保身之道。他故意在朱元璋面前展现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欣然接受皇帝赏赐的豪华府邸,纳妾百余人,还经常因醉酒误事。这些把柄让朱元璋觉得他不足为虑——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追随他造反呢?
朱元璋清洗功臣的深层原因,是担心这些权臣威胁皇权。他们或居功自傲,或结党营私,或纵容亲属作恶,甚至怀有异心。而汤和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准确洞察了皇帝的顾虑,用行动消除了所有猜忌,最终成为少数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