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宗的继位之路
元成宗铁穆耳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最终继承了皇位。然而,他的登基过程并不顺利,因为他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的大哥甘麻剌。
1. 忽必烈的继承难题
在元朝,皇帝的权力并不像后来的明清时期那样集中。实际上,蒙古贵族在朝廷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皇帝的继位往往需要得到他们的支持。这一点与金朝类似——金太祖阿骨打去世后,皇位的归属也取决于贵族的意见,直到金世宗时期,皇帝的权威才真正稳固。
忽必烈虽然通过军事手段击败了弟弟阿里不哥,成功登上皇位,但他仍然受到蒙古贵族的制约。如果皇帝威望不足,即便强行登基,也可能被权臣推翻。这也是元朝作为大一统王朝仅维持不到百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权力结构的不稳定导致政局动荡。
忽必烈原本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真金太子,但真金性格软弱,最终在忽必烈还在世时就病逝了。更棘手的是,忽必烈的另外两个嫡子也相继去世,仅剩的那木罕能力平庸,难以承担统治重任。因此,忽必烈在犹豫不决中去世,朝廷内部随即陷入皇位之争。
2. 兄弟相争:甘麻剌 vs. 铁穆耳
在忽必烈去世后,皇位的竞争主要在真金太子的两个儿子之间展开:长子甘麻剌和次子铁穆耳。如果按照汉人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甘麻剌继位是顺理成章的事(类似于明朝的建文帝)。然而,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皇位的归属更取决于贵族和权臣的支持。
从实力上看,甘麻剌原本占据优势。他不仅得到许多汉人士大夫的拥护,还展现出较强的执政能力,这一点在忽必烈生前就已得到认可。然而,关键转折点在于元朝大将玉昔帖木儿的立场。
玉昔帖木儿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忽必烈生前对他极为倚重,赋予他极大的权力。在权力斗争中,军方的支持往往能决定胜负。例如,日本幕府时代的天皇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实权却掌握在幕府手中,原因就在于幕府掌控军队,而天皇没有军事后盾。
玉昔帖木儿与铁穆耳关系密切,而与甘麻剌较为疏远。因此,当甘麻剌试图争夺皇位时,玉昔帖木儿公开表态支持铁穆耳。甘麻剌自知无法与掌握军权的玉昔帖木儿抗衡,最终被迫退出竞争。就这样,铁穆耳顺利登基,成为元成宗。
3. 玉昔帖木儿为何支持铁穆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玉昔帖木儿更倾向于铁穆耳?原因其实很现实:铁穆耳曾在军中任职,与玉昔帖木儿共事过,两人关系较为亲近。相比之下,甘麻剌与玉昔帖木儿交集较少。因此,玉昔帖木儿更愿意支持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登上皇位,而非一个陌生的竞争者。
从人性角度来看,这样的选择也合情合理。毕竟,在权力博弈中,人们往往更信任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