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的人性黑洞:韩信之死为何是永恒的权力寓言?
创始人
2025-10-08 10:31:15
0

韩信之死这个历史话题,很多历史作者都写过,包括本人也写了好几篇。

但是,写的是那么写,看的是那么看,可真正看懂了、看透了的人并不一定会有很多。

这么说,可能会有很多读者朋友不服气,甚至会对本人口诛笔伐。你看不起谁呢?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吧?就你能耐……

大家不要急着开喷,因为喷我是无法让大家得到认知提升的,所以还不如耐心把我所说的看完、然后去反观自照,看看我说的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我开篇就会语出惊人地说很多人都读不懂、悟不透韩信之死呢?因为很多人看问题或者思考问题是很难摆脱“自我”这个两个字的。比如习惯性地自我代入和自我想象,比如盲目性地同情弱者,比如跨越认知层面去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比如单凭自我情绪去把事情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自证……

举个例子,大多数打工人就一辈子难以理解大老板内部圈子里的那些事。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啥都稀奇,但可能又看啥都觉得不合理。

韩信的阶级出身是楚国的一个士。

“士”这个阶层本来是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一个社会阶层。这个社会阶层在社会逐渐下沉式发展的过程中,在战国时代变得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活跃。这个很好理解,时代在发展,士族人数剧增,整个社会对士的需求上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了。另一方面,士的欲望随着“三家分晋”这种卿大夫反杀诸侯王的样本建立,他们的欲望也被放大了。你们卿大夫可以推翻并替代诸侯王,我们士为什么不能推翻你们卿大夫甚至诸侯王,最后替代你们呢?

士这个阶层其实到了战国晚期,已经相当冗余了。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战国后期,人才过剩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一是鼓励士人在各国之间竞争上岗;二是默认贵族养士,比如战国四公子、秦国丞相吕不韦,这些都是著名的养士典范。

这个问题,大家仔细去琢磨一下当今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大致能想明白了。

到了秦并天下之后,士族的阶级命运就一下跌入谷底了,至少对山东六国的士族来说是这样的。因为秦朝他不可能给全天下那么多士族安排相对优越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像原来的六国贵族一样养那么多并没有实际价值产出的游士。所以,大量的士族随着秦朝的建立,命运和待遇被黑暗的牢笼。

出身楚国的游士韩信就是这种特定形势和环境下的受害者。人家秦朝没把你当政治犯看待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轻易让你拥有一份优越、体面的工作呢?

这个时候,咱们要插入一个深刻的人性问题了。古往今来,我们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真的是忍受不了贫穷吗?其实不是的!中国人不患贫而患不均,大家接受不了的其实是不公fl.oe1pv.iNFO55平和巨大的前后落差感。你没有让我曾经富裕过、甚至没有让我见识过富裕,穷对我来说不是问题,至少我不会穷的责任推给别人。但是,曾经士族的优越待遇是在你们秦朝终结了,所以六国士族是恨透了这个万恶的秦朝的。

而且我们仔细去琢磨一下人性,一个人一直穷,问题往往不大,但是一个人曾经富有但突然穷了下去,一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知道该如何去正确生活的。这就是我们开玩笑说的“消费标准一旦拉上去就很难降得下来了”的问题。

原本已经一穷二白了的韩信身上就有特别明显和严重的这种问题,士族曾经的身份优越感就像孔乙己身上破洞众多的长衫一样,是怎么也脱不下来了。想想我们当今的很多大学生明明知道工作很不好找,但是宁愿在家啃老也要高不成低不就,两者是不是一个味道?

韩信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连基本生活问题都没办法自己解决了,比如他在南昌一个亭长家里蹭饭吃,一蹭就是一个多月,最后是人家媳妇看见韩信这么不体面、这么不讲究,故意错开开饭时间,才让他不好意思地主动离开;比如他饿急了来年老的漂母的工作餐,他都能心安理得、冠冕堂皇地享用了……

但是,大家注意没,韩信从来就没想过要委曲求全地暂时性自食其力。所以,大家要知道,韩信在本质上是一个宁死都不愿意委屈自己的人。这种人,如果有能力,可以理解为清高;但是没有能力呢?这不就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好高骛远,好走捷径吗?

所幸,韩信本身确实是很有能力和才华,不然,他的就没有任何让人讨论的空间了。

后来,天下风云突变,各地纷纷树起了反秦的旗帜。有识之士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反秦就是这个时代的风口。所以,韩信也终于主动去上班了。他的职业第一站是当时如日中天的项家军。

像韩信这种人,走到哪里就会把话题和争议带到哪里的。他在项梁、项羽叔侄手下任职期间,成功地留下了一个千古争议,那就是项羽没能最终留住他的问题。

咱们不偏不倚地来具体聊聊这事哈!

首先,大家要明白项家军本质上是一支什么队伍。实

际上就是以项家军为主的众筹创业团队。除了项家的家将、族人和最初招募的那8000江东子弟,其余像陈婴、英布、蒲将军这些后面加入的人都是带资入股的。你韩信既gm.oe1pv.iNFO55不是创业元老,又不是带资入股的小股东,人家怎么可能直接给你安排一个很高的位置?项梁和项羽真要这么干了,他们是没法服众的,是没法管理好自己的团队的。

这一点,只要当过老板的人,都能理解。因为职场的岗位匹配其实并不是大家以为的靠能力说话。而是要结合资本、资历等很多因素的。后来韩信意难平地转投刘邦,刘邦一开始也不怎么待见他吧?而且就算萧何拿命担保把他推上了大将军之位,刘邦那帮老兄弟也没有一个人服他吧?这就是职场最真实也是最合理的潜规则。你别说什么你专业能力突出,你要是纯粹

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一入职就当部门经理,你看看可能不?

其次,职场上的委以重任其实背后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是正向的,那就是你能在重要岗位给我创造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第二个是反向的,可能我有你没你影响并不大,但是我就是不想你替别人效力,所以拿个重要岗位套住你、稳住你。

跟男女之间那点事一样,对你好,要么是真的爱你、真的需要你,要么是不想你跟别人好,用自己可以承受的成本把你圈养起来,至于爱不爱你,那不重要。

上述两个方面,韩信其实都对项羽没有那么重要。因为项羽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顶级军事家,没有韩信,项羽在军事作战上其实没啥障碍的;而且项羽也不可能开天眼地预想到韩信对当时还很束手束脚的刘邦那么重要。

所以,综合来讲,项羽后面把韩信安排为执戟中郎,其实已经是相当优待了。

但是韩信却不会这么想,他的本性也决定了他不可能这么想。韩信是什么人呢?前面已经说了,只要自己不满意,那一定都是别人的问题,他是受不了半点委屈的人,也是极度自我的人。

就这样,韩信意难平地离开了项羽,转投了当时相当失落的刘邦。

客观地讲,韩信这次跳槽在职场的选择逻辑上是对的。要想快速逆袭,就得到那些问题多的公司去,问题多就代表你的需要性大,你的表现机会就多,你就能迅速体现自身的价值……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韩信去了当时一团糟的刘邦团队,还是被安排从一个仓库管理员做起。后来还是因为犯事要被处死,靠着“刘邦如果不想要天下就杀他”这种惊人言论引起监斩官夏侯婴的注意,保举他做了治粟都尉(后勤部门的中层干部)。

但也正是因为这次岗位异动,韩信遇见了他一生最大的贵人萧何。因为萧何其实是刘邦的管家,韩信搞后勤管理少不了要跟萧何接触,而萧何在咸阳搜集了秦朝的所有珍贵hn.oe1pv.iNFO55典藏之后,对体系认知和管理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他是能慢慢发现韩信是自带军事思想体系的。萧何原本是想慢慢培养和提拔韩信的,但奈何韩信又急眼了,再次撂挑子走人了,还是直接以逃兵的方式不辞而别的。

萧何来不及跟刘邦汇报就急急忙忙去追自己早已相中的韩信,这便是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韩信趁机提要求、谈条件,反正不让他当大将军,他就是宁死也不在刘邦这上班。这相当于啥呢?相当于一个搞后勤的小科长,跟公司他谈条件,不让我直接进公司高层主管军事,那我就辞职走人。不管韩信有没有这种能力,任何时候在任何单位,提条件都没这种提法的。

当然,韩信最后得偿所愿了。但他得偿所愿的成本和代价是萧何以性命担保、是刘邦一辈子都不可能真正信任他。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刘邦当时的处境是差到了极致,所以有很大的“死马当成活马医”的成分在里面。这种事情,咱们只想提醒大家,任何极度io.oe1pv.iNFO55透支信任、情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韩信相当于一步就把自己的路给走死了——你当了大将军之后,不管你干得怎么样,刘邦都会难以容得下你的。

笔者见过很多民营企业高薪聘请问题解决专家,但说实话,就没有见过哪一个外聘专家能干得很长久的,基本上就是两到三年,问题干得差不多了,立马扫地出门。

为啥呢?人性决定的呀!你原本就不是跟老板一路的人,老板用高薪多养你一天,老板都会觉得自己有点对不起老板该有的觉悟!

后面,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灭魏、亡代、攻赵、降燕、伐齐、垓下之战灭楚,确确实实是帮刘邦打下了三分之二的江山。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刘邦自始至终对韩信有半点的信任吗?别的不说,前后三次夺了韩信的兵权就足以说明一切问题。为啥夺你兵权,对你不放心呗!

有意思的是刘邦三次夺韩信的兵权是次次不一样,咱们简单介绍一下:第一次韩信灭魏破代时候,刘邦派一个使者就调走韩信精兵;第二次韩信攻jp.oe1pv.iNFO55赵胁燕时候,刘邦亲临韩信部队,盗取韩信的虎符印信调走韩信精兵;第三次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立刻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韩信30万的兵权。

咱不说别的,就说刘邦都已经多次明目张胆地不信任你韩信了,你能不能长点心呢?

韩信长心了吗?长个屁!他压根就不觉自己有什么问题,也不认为刘邦会对自己怎么样。而且还是李左车、蒯彻、武涉、钟离眜等人怎么劝都劝不醒。

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对于项羽的旧部中像季布、钟离眜这样忠诚且有能力的人,大肆追杀。而韩信曾经跟钟离眜交好,便收留了钟离眜,但后面又因为被人诬告谋反而感觉是刘邦对自己收留钟离眜不满,进而逼着钟离眜自杀,自己提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表忠心,结果被刘邦给控制了,并把他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

这个时候,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你韩信已经被刘邦的纪委立为了重点调查对象了,并实施了24小时严密监控了。韩信总该收敛点吧?毛!韩信还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度,连樊哙这种刘邦的老兄弟兼连襟他也是打心眼里鄙视,说不齿与之为伍,那样显得自己没档次。不久之后,陈豨在代kq.oe1pv.iNFO55地叛乱了,刘邦外出平乱的时候要带上他,他以生病为由推辞了。然后,等刘邦外出平乱了之后,他又觉得自己翻盘的机会来了,开始密谋造反了,但是被人提前告发。最后被坐镇长安的吕雉联合大臣萧何把他骗进未央宫给杀了。

韩信之死为什么会在后世引起那么的争议呢?其实也没有其他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韩信的功劳实在太大了。而大多数底层人长时间被职场所谓的“功劳是唯一的免死金牌”给ou.oe1pv.iNFO55洗脑了,认为功劳大的人怎么做都不应该死,所以觉得韩信很冤、刘邦和吕雉很坏。但实际上这么理解对吗?很明显,这是犯了本位主义错误嘛!这是盲目地同情心泛滥,先入为主地认为受害者有理。

那我们又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认为韩信他就是该死,刘邦和吕雉就是做得对。这又是正确的理解吗?其实也不对,因为韩信谋反也仅仅是阴谋败露,他没形成犯罪事实,再加上人家替大汉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这么直接把他杀了,多少是少了点人情味的。

两种理解不对,那不成了所谓的和稀泥了?那应该怎么去理解呢?这其实很多人天然就理解不透韩信之死的原因所在,因为韩信之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人性问题、职场生态问题。它没有直接的、对应的必然逻辑的。

比如说韩信死于功高震主的,秦朝的王翦是不是功高震主?他怎么就没被秦始皇所杀?比如说刘邦和吕雉为了中央集权一心要清除异姓王,长沙王吴芮他们怎么就没杀?比如说韩信是因为得罪了刘邦被刘邦刻意报复,那他得罪刘邦有雍齿那么严重吗?雍齿最后还被封侯了呢?

所以,我们要去理解一个综合的、复杂的问题,一定不能先陷入一个名叫“自我”的小框框里,而是要找准问题的背景和切入点,跟着它去动态分析,把每一个关键节点上的症结找出来,先单独再综合去理解。

比如韩信刚刚步入社会,想一步到位地功成名就,尽管这有点不接地气,但大家能说他就错得很离谱吗?这不就跟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是一回事吗?所以,很多时候,问题并一定是我们自视清高的本身,而是我们的自视清高会不会影响到别人?会不会引起别人强lr.oe1pv.iNFO55烈的不适?会不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假如韩信就是饿死不饮盗泉之水,谁能说他什么呢?但他一方面不愿意委屈自己,另一方面又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馈赠,这就有点不合适了。

比如韩信先后在项羽和刘邦那里索取超高待遇和权力,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想多挑担子,多证明自己,这有什么错呢?现在但凡长得漂亮一点的女孩,开口就是要几十万彩礼,不是一回事吗?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韩信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其实违背自愿原则的。你可以开价,人家也可以还价嘛!你总不能开了价码之后,别人一还价你就觉得别人不尊重你嘛!他在刘邦那里要来那个大将军之位,其实多少是带点胁迫味道在里面的。

比如刘邦三次夺你兵权,韩信依然对刘邦不设防,这是问题吗?这不是问题呀!反而是道德上的闪光点嘛!说明韩信懂得感恩嘛!但是如果你韩信就是愿意这么无怨无悔、没有私心杂念地为刘邦效忠,那你打下赵国之后,为什么要跟李左车说一些割据自立的敏感话题呢?为什么又要听从蒯彻的建议突袭已经降汉的齐国,进而害死同事郦食其呢?为什么又要在齐国要挟刘邦立你为齐王呢?为什么要合围项羽的关键时刻用迟迟不出兵的方式逼着刘邦对你追加利益承诺呢?韩信显然是一个矛盾纠结的人,行事基本上没有在正确合理的频道上。

比如刘邦定鼎天下之后,你顾念旧情收留钟离眜,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光明正大地向刘邦替钟离眜求情嘛!后面你被举报谋反了,你杀了钟离眜就能自证清白吗?杀钟离昧是两头不讨好的事嘛!但就算你被刘邦隔离审查了,也没事嘛,毕竟刘邦也仅仅是把你降职了,说明刘邦ms.oe1pv.iNFO55心里还是有所顾虑的,或者还是念你的功劳的,那你就好好端正态度,与人交好而不要与人交恶,夹着尾巴做人嘛!你为什么要毫无意义地去怼樊哙他们呢?为什么要走出你之前一直不愿迈出的谋反那一步呢?韩信其实很多问题都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

所以韩信之死其实并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型人才一般不懂政治、性格决定命运这种笼统的说法可以概括的。但实际上是某些特定阶级的人看待社会问题的视角会先天性受局限。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认知差。

那我为什么说很多人可能一辈子读不透的韩信之死呢?因为认知差是很难突破的。不是完全不能突破,而是很难。

其实韩信是幸运的,因为王翦才给他打样没过多久,他即便是照着葫芦画瓢都不至于把自己活成最终这个样子。

但是韩信为什么学不会王翦那一套呢?真的是他的理解能力达不到吗?要知道他可是亲口说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种极高觉悟nt.oe1pv.iNFO55的话的,怎么可能不明白功臣要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呢?这其实就是因为原始思维的限制,道理明白,但就是行为上做不到。举个例子,很多当官的人都知道贪污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他们控制得住吗?

其实我们仔细去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越是基础条件较差、起点较低的人,往往越是极其顽固和狭隘,跟他们讲什么道理,他们觉得自己都懂,但真正遇到了什么自身问题,他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被自我情绪和习惯所控制。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读懂了韩信之死,但其实都是自己毫无启示、毫无约束的自以为!也可能包括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泰州市姜堰区惜茶轩茶叶店(个体...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泰州市姜堰区惜茶轩茶叶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薛文昊,注册资本6万...
画家史子奇——奇峰笔底出 意境... 艺术简介 史子奇,半墨堂主,1983年生于北京市平谷区,自幼喜爱传统书画,2010年师从安徽省巢湖...
惠丰钻石:11月11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1日,惠丰钻石(920725)融资买入855.56万元,融资偿还1072.76...
年内暴涨285%!5日疯涨超7... 华夏时报记者 谢碧鹭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培育钻石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赛道”,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
力量钻石(301071)11月...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1月11日收盘,力量钻石(301071)报收于45.53元,上涨10....
【异动股】培育钻石板块低开,沃... 【财华社讯】今日早盘,截至09:30,培育钻石板块低开。沃尔德(688028.CN)跌10.45%报...
东海县晶换宝珠宝商行(个体工商...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东海县晶换宝珠宝商行(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宝换,注册资本10万人...
萃华珠宝:股东邵增明、邵慧丽减... 雷达财经 文|杨洋 编|李亦辉 11月11日,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萃华珠宝)发布...
黎川县金智尊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黎川县金智尊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罗黎明,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经营...
和县昭华珠宝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和县昭华珠宝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陶然,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