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当局的宪政闹剧始末
1948年7月,面对桂系势力在华中地区的快速扩张,蒋介石紧急调整人事布局。他任命老将程潜出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意图借助程潜在湖南的影响力,切断桂系与广西大本营的联系,从而稳定湖南、江西两省局势。程潜虽属湘军旁系,却有着显赫的革命履历。早在武昌起义时期,他就率部与袁世凯的军队展开激战,后来更追随孙中山投身护国、护法运动。在历次军事行动中,程潜总是身先士卒,因此在国民党内享有崇高声望,特别是在湖南当地,他深受各界拥戴。
但这位湘军宿将的仕途却颇为坎坷。北伐战争后期,蒋介石就开始刻意打压程潜,不仅长期软禁他,还将其部队拆分收编。程潜的处境可谓飞鸟尽,良弓藏。1948年3月,蒋介石在国民大会上当选总统后,为阻止桂系李宗仁出任副总统,转而支持孙科和程潜参选,结果两人双双落败。选举结束后,与蒋家关系密切的孙科当上了行政院院长,而程潜则被外放湖南。虽然仍担任要职,但相比当年统辖五省的权势,此时的程潜已大不如前。
程潜主政湖南之路
回到湖南的程潜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尽管民众对他表示热烈欢迎,但各派势力的反对声浪此起彼伏。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以党部主任张炯为首的CC系集团,他们与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关系密切,把持着湖南党务大权,对非陈果夫、陈立夫派系的官员极尽排挤之能事。
更棘手的是,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与程潜素有旧怨。这位北洋时期的湖南督军一直对程潜心怀芥蒂。此外,黄埔系将领蒋伏生仗着天子门生的身份骄横跋扈,对程潜的命令阳奉阴违。面对重重阻力,程潜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掌控了局面。
巧施妙计化解反对势力
程潜的政治手腕令人叹服。针对张炯的CC系势力,他先派心腹邓介松等人暗中接触对方骨干,以利益相诱,很快将这些人收归己用。孤立无援的张炯只得黯然离职,连党部主任的职位也落入程潜手中。对于老对手赵恒惕,程潜明里说要派警卫保护其安全,暗地里却派人监视其住所。心生恐惧的赵恒惕误以为要被软禁,仓皇逃往上海。
最难对付的是桀骜不驯的蒋伏生。程潜深知若强行撤换这位黄埔悍将,很可能引发兵变。于是他巧施妙计:将衡阳警备司令部升格为警备区,提升蒋伏生为司令,同时保留其省军管区副司令职务。得到升迁的蒋伏生欣然赴任,程潜则趁机安排亲信刘进接掌长沙警备司令,完全掌握了省会的军事控制权。
走向起义的关键抉择
在短短一个月内,程潜就通过精妙的权术运作,将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省政府主席、省党部主任、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五大要职集于一身。湖南的党政军大权至此完全落入程潜掌控,为他日后的重大抉择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段经历充分展现了这位政治老将过人的谋略与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