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城这个名称,可能很多年轻朋友会觉得陌生,但提到首尔就熟悉多了。特别是喜欢追韩剧的观众,对这个名字更是耳熟能详。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首尔这个叫法其实是从2005年才开始正式使用的。在此之前,这座城市的官方名称一直是汉城,而且这个称呼沿用了整整五个多世纪。那么,韩国政府为何要放弃这个历史悠久的名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关于汉城名称的历史,要追溯到朝鲜王朝时期。在更早的唐朝时,朝鲜半岛被称为新罗,到了宋元时期则改称高丽。明朝建立初期,高丽王朝曾试图进犯明朝东北边境。直到李成桂发动政变建立新政权后,这场边境争端才得以平息。李成桂向明太祖朱元璋称臣纳贡,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意,赐国名为朝鲜。建国后,朝鲜将都城从平壤迁至汉江之滨的汉阳,并改名为汉城。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近代,就像中国古代的南京与北京一样,汉城和平壤也形成了朝鲜半岛上南北呼应的双城格局。
19世纪末,日本开始染指朝鲜半岛。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军节节败退,不仅失去了最后一个藩属国朝鲜,还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在日本殖民统治下,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首都汉城也被改名为京城。这实际上是日本文化侵略的一部分——就像他们将中国的长春改称新京一样,通过更改地名来强化殖民统治。这种文化渗透的手段,有时比军事占领更具深远影响。
1945年日本战败后,朝鲜半岛获得解放,却又陷入南北分裂的困境。当时汉城位于三八线以南,由美国接管。在美国支持下成立的大韩民国,将首都名称从京城改为韩语发音的首尔。但由于历史习惯,中国仍沿用汉城的旧称。这其实是个有趣的误会:韩语中首尔的发音与汉语汉城十分相似,导致中国人误以为韩国人也在使用这个名称。
韩国在文化政策上确实存在矛盾:一方面极力去中国化,更改中文地名;另一方面又热衷申遗中国传统文化。正如一位韩国学者所言:既然你们自己不重视这些文化遗产,为何不能由我们来传承?这种文化认同的复杂性,或许正是东亚各国历史纠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