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科进士一般授予什么官职?从名次、出身来看,分为四种类型
创始人
2025-10-08 01:01:21
0

明清科举中的进士授职差异解析

在明清时期的科举史料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虽然所有进士都顶着“进士”的头衔,但不同甲等的进士在授职时却有着明显的差别。那么,一甲、二甲和三甲进士在仕途起点和发展上究竟有何不同?我们以清代御史制度为例,来具体分析这一问题。

一甲进士的特殊待遇

“一甲三名”指的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这三人的授职情况较为明确:状元通常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则成为翰林院编修。与其他进士不同,一甲进士无需参加朝考,直接进入翰林院,看似起点极高。然而,他们的官职最初只是虚衔,仍需在庶常馆学习三年,通过“散馆”考核后才能正式任职。

那么,如果二甲、三甲进士也进入翰林院,是否意味着他们和一甲进士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答案是否定的。即便同为翰林,一甲进士的升迁优势依然显著。

二、三甲进士的仕途差距

据统计,清代114名状元中,有44人官至二品以上,86人至少升至四品。榜眼和探花的升迁情况稍逊,但仍有62名榜眼和47名探花官至四品以上。相比之下,二、三甲进士的仕途则充满变数。一甲进士最差也能担任正六品主事,而二、三甲进士的升迁完全取决于朝考成绩。

其中,二甲进士通过朝考进入翰林院的概率较高,而三甲进士则面临更大挑战,许多人甚至无缘翰林。这种“翰林”与“非翰林”的区分,使得二、三甲进士的仕途差距进一步拉大。虽然个别三甲进士可能逆袭,但翰林出身的进士无疑更容易获得提拔。

庶吉士散馆后的不同出路

庶吉士散馆后,成绩优异者会进入翰林院或詹事府,走“学官路线”,这是清代入阁拜相的主要途径,因为清代内阁成员大多出自翰林。成绩一般者则可能被分配到六部任职,或外放为知县。即便如此,翰林出身的进士仍比非翰林出身者更具优势。

而那些未能通过朝考的二、三甲进士,只能在六部担任低级官员或外放知县。这类人晋升空间有限,留京者最高只能做到郎中,外放者可能终生止步于知县。

乾隆十九年甲戌科进士的仕途案例

以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为例,该科共录取241人,其中二甲70人,三甲168人。著名学者纪晓岚是二甲第四名,散馆后成为庶吉士,走的是典型的学官路线。尽管他才名远播,但早期升迁较慢,从七品编修做起,14年后才升至四品。不过,他最终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成为清代文官中的佼佼者。

相比之下,同科的王士棻(二甲进士)因散馆成绩一般,被派往刑部担任主事,熬了九年才升为员外郎。尽管他最终官至刑部侍郎(正二品),但升迁过程远比纪晓岚艰难。

三甲进士的仕途则更为坎坷。例如李昌昱长期在工部任职,晚年才外放为知府;而任增则一直担任知县,几乎无晋升机会。尽管纪晓岚曾称赞他为人豪爽,但他的仕途始终未能突破。

总结

从整体来看,一甲进士的仕途优势最为明显,二甲进士次之,而三甲进士的升迁难度最大。虽然个别非翰林出身的进士也能取得成功,但翰林背景仍是清代官员晋升的重要保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胡维平《莲影蟹踪》:以油画之韵... 胡维平《莲影蟹踪》:以油画之韵,绘就中国意境的清幽画卷 胡维平的油画作品《莲影蟹踪》,以独特的油画表...
2025丽水摄影节落幕,中国摄... 图文合集导航 312 37 818 1000②287 221 29 2025 年 11 月 10...
王官庄街道:聚“文沁王官”之力... 鲁网11月12日讯王官庄街道地处市中区西南片区,辖区人口密集,“一老一小”占比高,群众文化需求众多。...
原创 被... 三国时期,共有24位杰出的将领,其中包括吕布、赵云、典韦等广为人知的勇将。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千古,至...
原创 为... 导读: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完全解决北方的威胁,虽然通过强力进攻,击败了匈奴的锐气,...
原创 他... 在秦国强盛崛起的历程中,有一位名将,名声如雷贯耳,甚至超越了后世知名的杀神白起。这位将领便是司马错。...
原创 秦... 秦琼最初是隋朝的将领,担任过护儿部的部属,后来跟随张须陀镇压反隋起义。张须陀战败后,秦琼归属瓦岗军,...
环保艺术漆品牌选不对易踩坑?卡... 装修时想给墙面升级成艺术漆,不少人都会陷入迷茫:环保艺术漆品牌鱼龙混杂,有的号称净醛却拿不出权威证明...
原创 一...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的英雄人物,他们把民族大义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