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过地图上,有些地方的国界线弯弯绕绕,看得人直挠头?就像有人拿着剪刀,随意在纸上划了一刀。东南亚的帝汶岛就是这样——一个不大的小岛,却硬生生被切成了三块,两国扯了四百年才算定下来。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张地图的时候,还以为是P图。一个国家的飞地就卡在另一个国家的肚子里。
大航海时代,谁能掌握香料,谁就能发大财。帝汶岛虽然只有3.08万平方公里,但在16世纪,它就像一个天然的香料仓库——胡椒、肉桂、丁香、檀香木,应有尽有。那时候的欧洲人对香料的渴望,比今天的人抢最新款手机还疯狂,甚至有人说“一克丁香能换一克黄金”。
于是,最先闻到香味的葡萄牙人来了。
1520年,他们在岛的西北角——欧库西落脚。别看当时的葡萄牙国力有限,但生意头脑一点不差,低价收购香料,再高价倒腾到欧洲,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好景不长,17世纪初,荷兰人杀到了。1613年,他们在西南部插上了旗帜。那时候的荷兰,被称作“海上马车夫”,商船跑遍全球,底气十足。没过多久,荷兰人就把葡萄牙人挤到岛的东边,只剩下当初那个最早的欧库西据点,葡萄牙人死活不肯松手。
结果就是,两国在岛上僵持了整整两百多年。直到1859年,葡萄牙和荷兰才签下条约,把帝汶岛切开:东部归葡萄牙,西部大部分归荷兰,唯独欧库西这个“钉子户”继续归葡萄牙。于是,一个好端端的岛屿,就这样被生生分成了三块。
时间快进到20世纪。二战后,印尼独立,顺理成章接管了西帝汶。可印尼并不满足,总想着把整个帝汶岛收入囊中。
东帝汶人也不甘心做殖民地,反抗运动此起彼伏。1975年,葡萄牙终于松口,同意东帝汶独立。可没想到,刚宣布独立不到十天,印尼直接派兵进驻,把东帝汶划成了自己的第27个省。那一占,就是24年。
但历史的车轮总会转向。1998年,印尼总统苏哈托下台,新政府在内外压力下不得不同意公投。1999年,东帝汶人用选票告诉全世界:我们要独立!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坚持——必须按照1859年的老条约划边,欧库西必须属于我们。
终于在2002年,东帝汶正式建国,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帝汶岛从此彻底分成了“西属印尼、东属东帝汶、欧库西飞地”这三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飞地生活起来不麻烦吗?确实挺折腾。欧库西和东帝汶本土之间隔着印尼的土地,陆路根本连不起来,主要靠海路联系。
可对东帝汶人来说,欧库西不仅仅是地理问题,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分割的象征。就算再麻烦,他们也要紧紧抓住。
400年前欧洲人随手一笔,今天依然影响着岛上的人们生活。
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小岛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你能看到殖民者如何瓜分资源,也能看到弱小民族如何争取独立。
我更倾向于把帝汶岛比作一枚棋子。大国博弈时,它被推来推去;可一旦民族觉醒,它又成了见证独立的旗帜。
各位领导,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