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三国典故,主角是曹操麾下的老将吕虔。故事要从一把佩刀说起——当时有人见到吕虔佩戴的宝刀,断言得此刀者必位至三公。吕虔听闻后,便将这把寓意非凡的宝刀赠予了王祥。后来王祥果然官运亨通,在魏国历任司空、太尉,到晋朝更官拜太保,其家族琅琊王氏也因此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名门望族。
今天我们要重点讲述的,就是这位赠刀的传奇人物——吕虔。他字子恪,山东济宁人,是曹操集团最早的班底成员之一。早在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所杀时,正是鲍信等人推举曹操接任兖州牧。初来乍到的曹操听闻吕虔智勇双全,当即任命他为从事。可以说,吕虔是辅佐曹操起家的核心人物之一。 当时曹操兵力单薄,吕虔主动率领私兵为曹操镇守湖陆城,这段经历为曹操日后崛起奠定了重要基础。最能体现吕虔胆识的,是他智平叛乱的事迹。当时襄贲校尉杜松的部将炅母勾结泰山贼寇昌豨作乱,曹操派吕虔接替杜松。吕虔设下鸿门宴,在席间命伏兵诛杀炅母一党,随后迅速安抚余部,兵不血刃就平息了叛乱。 曹操对吕虔的果决大为赞赏,任命他为泰山太守。泰山郡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吕虔恩威并施,既严厉镇压匪患,又宽厚安抚百姓,最终连郭祖等悍匪也不得不归顺。社会稳定后,吕虔从返乡百姓中选拔精壮充实军队,使泰山郡成为曹操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此后吕虔屡立战功:与夏侯渊合力剿灭济南黄巾军徐和部,斩获数千;又平定东莱郡叛乱。曹操特意下诏褒奖,将他比作东汉开国名将寇恂、耿弇。但蹊跷的是,战功赫赫的吕虔仕途却异常坎坷。担任太守多年后,曹操竟以茂才名义举荐他,这相当于将已是两千石高官的他降级为预备官员。 更奇怪的是,直到曹丕继位,吕虔才被封为最低等的裨将军、万年亭侯。有史学家推测,这可能与他曾在曹操危难时动摇,甚至一度投靠吕布有关。晚年的吕虔调任徐州刺史,将政务全权委托给王祥处理,这种举贤任能的胸襟备受赞誉。 那把赠予王祥的佩刀,似乎暗示着吕虔内心的无奈——在乱世中,能力与忠诚固然重要,但政治站队往往更能决定命运。这位三国老将的故事,既展现了英雄气概,也道尽了时势弄人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