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宫戏扎堆,却鲜见元朝题材影视剧?不是不想拍,而是存在诸多现实困难
如今古装剧市场几乎被清宫戏垄断,从《甄嬛传》到《延禧攻略》,清朝后宫故事层出不穷。作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清朝在民众心中评价褒贬不一。但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为何元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却寥寥无几?这背后有着多重现实因素。
首先是制作成本的巨大差异。现代清宫戏多在影视基地拍摄,内景戏份占比较大,制作成本相对可控。反观元朝历史,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到忽必烈建立元朝,这个王朝的征伐史贯穿始终。要真实还原蒙古铁骑横扫欧亚的战争场面,需要投入大量外景拍摄和特效制作,其成本远超宫廷戏数倍。在影视行业降本增效的当下,这成为制作方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其次在于历史认知度的差别。若问起元朝皇帝,普通人可能只知成吉思汗、忽必烈二人。而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早已通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剧深入人心。市场调查显示,在唐宋元明清五大朝代中,清朝的公众认知度最高。对制片方而言,选择清朝题材不仅能降低观众的理解门槛,还能节省大量宣传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除经济因素外,两个王朝的统治策略也大不相同。虽然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清朝统治者主动接纳汉文化,不仅保留汉族传统,还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基础。康乾盛世的文治武功,更成为影视创作的富矿。反观元朝,统治者将汉人列为末等,甚至企图将江南沃野变为牧场。这种文化冲突与高压统治,使得元朝故事难以引发观众共鸣。
尽管两个王朝在历史评价上都有争议,但影视投资终究要考虑市场回报。在成本控制、观众接受度、文化认同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制作方自然更青睐清朝题材。这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取舍,而是市场规律使然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