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诸葛亮为何重用马谡?
街亭之战中,马谡因不敌司马懿和张郃而惨败,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令无数人扼腕叹息。然而,在遗憾之余,人们也不禁疑惑:街亭如此重要,为何诸葛亮不派赵云、魏延等经验丰富的将领,反而选择了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
街亭的战略意义
街亭对蜀汉北伐至关重要!当时,诸葛亮趁曹魏主力被东吴牵制之际,突然出兵北伐,打了曹魏一个措手不及。陇右地区的许多州郡见蜀军来势汹汹,纷纷选择投降。诸葛亮见状大喜,准备乘胜追击,一举拿下整个陇右,为蜀汉开疆拓土。
然而,曹魏绝不会坐视不理。陇右本就是他们的地盘,若被蜀汉占据,曹魏的实力必然受损。因此,曹魏迅速调集援军,火速驰援陇右。
通往陇右的道路虽有多条,但街亭所在的路线最为便捷。守住街亭,蜀军就能争取足够的时间巩固战果;而一旦失守,不仅北伐计划泡汤,蜀军还可能被魏军切断退路,陷入绝境。
为何不派赵云或魏延?
在许多人看来,街亭如此关键,理应派遣赵云这样的老将镇守,即便赵云另有重任,也该让魏延出马。可诸葛亮偏偏选择了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这难道不是冒险之举吗?
实际上,诸葛亮重用马谡,背后有三个无奈的原因。
原因一:马谡并非庸才
由于街亭之败,许多人将马谡比作纸上谈兵的赵括,认为他只会空谈。然而,作为马良的弟弟,马谡绝非泛泛之辈。他深得诸葛亮信任,正是因为他在谋略上展现过卓越才能。
马谡与诸葛亮关系密切,常与他探讨军国大计。他曾两次献上关键计策,助诸葛亮化解危机:
1. 南征孟获时,众人主张武力镇压,但马谡提出“攻心为上”,建议诸葛亮以德服人。最终,七擒七纵的策略成功收服孟获,使南中地区长期稳定,为蜀汉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支援。
2. 北伐前夕,马谡献上离间计,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曹魏本就对司马懿心存猜忌,此计一出,司马懿被贬回乡,使诸葛亮北伐初期势如破竹。
由此可见,马谡确有真才实学,诸葛亮让他守街亭,并非毫无依据。
原因二:赵云、魏延无法抽身
赵云和魏延虽能力出众,但当时各有重任:
- 赵云负责牵制曹真大军,无法分身。
- 魏延性格桀骜,诸葛亮对他有所顾虑,若让他立下大功,日后更难约束。
因此,诸葛亮只能另择人选。
原因三:蜀汉急需培养新人才
蜀汉原本人才济济,但荆州之失和夷陵之战让大批将领折损,导致后继乏人。赵云年事已高,魏延也已步入中年,若不尽快培养新人,蜀汉未来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
马谡作为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正是重点培养对象。街亭易守难攻,本是让他积累战功的绝佳机会。诸葛亮甚至安排了魏延在后方接应,以防不测。然而,最终马谡和魏延双双失利,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计划。
总结
诸葛亮选择马谡守街亭,主要有三大原因:
1. 马谡确有才能,此前屡献良策;
2. 赵云、魏腾无法抽身,各有重任;
3. 蜀汉人才匮乏,急需培养新生力量。
可惜,马谡的失误让北伐功败垂成,成为蜀汉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