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总爱提起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后代。根据历史记载,这确实是事实,想必他在与人交往时也常这样介绍自己。在那个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刘备强调自己的皇室血统,主要是想借此提升号召力——毕竟汉室宗亲的身份能为他赢得更多支持者。
但有个有趣的问题:既然要彰显皇室血统,为何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刘启或刘恒这些著名皇帝的后代呢?这些先祖的名头不是更响亮吗?其实刘备选择中山靖王这个身份名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这个身份更符合刘备的现实处境。虽然顶着皇族后裔的光环,但当时的刘备只是个卖草鞋的平民。若硬说是一代帝王的后代,难免给人攀附权贵的印象。试想,一个落魄的卖鞋郎自称是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人,谁会相信?这样反而会损害他的公信力,削弱他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号召力。
其次,中山靖王的身份更具可信度。作为西汉的藩王,刘胜的后代本就分支众多。有些子孙承袭爵位,自然也有失去封爵、家道中落的。这样解释刘备的平民身份就合情合理了。若自称是直系皇帝后代,人们难免质疑:既然是正统皇室,怎会沦落至此?这种怀疑会直接影响人们对刘备的信任。
最后,这个身份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落难王孙的形象自古就容易引发共鸣。刘备通过强调这个身份,成功塑造了一个家道中落却心系汉室的正面形象。百姓们看到曾经的皇族后裔如此境遇,自然更愿意支持他。这也解释了为何小说中刘备总在关键时刻落泪——这些表演与他的身世宣传一样,都是为了赢得民心。当人们同情这位没落贵族,就会更愿意追随他,帮助他重振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