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一纸任命书拍在詹天佑案头,北京通往张家口的铁路,要他来修。没外国人帮忙,没多余银子,还山高路险。
洋人说中国人修铁路会拐弯?四年后,693万两银子,一条人字形铁轨赫然出现在八达岭,他们哑了口。
1905年3月,北京城西南角,奏章传到了詹天佑手中。纸还没展开,朝中就已吵得不可开交。这条要建的铁路,从北京通到张家口,全程约200公里,计划在4年内建成。
修铁路没问题,问题是这条铁路不打算给洋人干。朝中大员心里都打鼓,英美德法四国虎视眈眈,洋人还扬言:中国工程师修铁路,铁轨会拐弯走山。
铁路总工程师的官帽就这么盖到了詹天佑头上。清政府明说,此事不准再与洋人商谈。詹天佑当即赴任,带着新聘中国工匠4000余人,设总办于沙河,先后设工程段九处,勘测处四所,沿线设立工棚六十余座。天光未亮,山路难行,他就身背仪器徒步测量。
京张铁路三大难点,第一个在八达岭。山势陡,坡度长,铁轨走不了直线。詹天佑用了一个从未被写进洋人教材的设计:人字形线路。将火车沿“人”字左腿倒退上山,到达三角点,再从“人”字右腿前行。这样,每公里落差被严格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第二个难点在八达岭隧道,全长1097米,需横贯整座山体。开挖难度极大,单点掘进无法完成。詹天佑命人在山顶下凿竖井,再由井底向东西两侧横向掘进,形成“井中出线”结构,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四组人马同时掘进,日均进尺超过1.6米,较西方单向掘进法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第三个难点是资金。清廷批下来的银子只有693万两白银。洋人当初给出的修建预算远超此数。詹天佑逐条核算,从铁轨采购、桥梁结构到山道炸药,每项设限、层层审查。四年之后,线路提前竣工,全部费用未超出预算,还节省了二十多万两银子。
而在当年,那些质疑、打压、阻挠工程的声音还未平息,通车的鞭炮声已从八达岭传来。中国人修铁路,修得准、算得清、干得快,不欠账、不漏项、不依赖。
1909年9月24日,昌平南口一早便人声鼎沸。这一天,京张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在此举行。沿线铺设的轨道、桥梁、隧道、车站设施已全部完工。作为中国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管理的干线铁路,昌平这一站,意义格外重大。
典礼当天,詹天佑身着深蓝布衫,站在八达岭段平台上。他的身旁不是洋人,而是工程部下属、铁路技工、沿线村民,还有闻讯而来的新闻记者、学界人士。现场有谢无量、杜关、黄斗寅等人,皆为知名文化界代表。他们不是来助威的,是来记录一个新时代的工程落地。
线路从正阳门始发,经沙河、昌平、南口、八达岭,至张家口,全长200.4公里,高差超过1000米。设计运行速度为每小时35公里,设有车站20处,沿途桥梁共计53座。
尤以青龙桥站最为特殊,该站为人字形线路三角区,设置有倒车专用平台。火车在此倒退换向,爬坡上行,标志中国铁路技术自主的成熟应用。
当年京张线最让人注目的,不是速度,而是精度。线路全段误差未超过1毫米,八达岭隧道东西两端贯通点仅差3厘米。此数据远超当年欧洲铁路修建标准。德国《柏林日报》在同年十月刊发文章,称此为“非欧式工程范本中的异数”。
詹天佑从未在典礼上讲话。他站在最靠后的地方,目光紧盯着青龙桥至南口的那段铁轨。那里,是当初争议最大,也是施工最艰难的地段。
施工队曾因爆破震塌山石,两人殉职,他亲自为家属送丧。他在工地设三处医疗棚,每棚配专医一人。每周设勘测汇报会,每晚审核预算支出。
京张铁路通车后仅两月,便全面投入运输运营。日均客运量达480人次,货运量达500吨。昌平、南口、张家口三地因铁路设市、扩路、兴市集,直接带动当地工农业发展。铁路开通前,张家口每年粮食输出量不及两万吨;通车一年后,年输出达4.6万吨,为边陲地区农产流通打开了出口。
这场典礼之后,詹天佑没留下照片,留下的是他在南口平台底下亲自填写的运营记录表。纸张至今存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上头还有他标注的运力预测:“北段每日二车,南段每日三车,三年内满负荷运行。”
2019年12月30日,一辆白色高铁驶出北京清河站,抵达张家口站。京张高铁全线通车,时速350公里。与此同时,京张老线中的“人”字形段彻底退出运输职能。线路编号停止更新,所有调度计划下线。至此,这条诞生于1905年的铁路线,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八达岭站未拆除,被完整保留。老式信号灯、机械道岔、站牌、报时钟表,均按原貌修复。站房设有展厅,展出詹天佑手稿、测绘图纸、勘测仪器。青龙桥车站则改为专题教育基地,接待中小学生与青年团体,每年访客超十万人次。
站前广场立着一块刻有詹天佑语录的石碑:“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句话原本写在他送给铁路学生的毕业纪念册上,如今成为整个展馆的主题词。
这条铁路虽不再通车,却没有被时间埋没。2021年起,八达岭站至青龙桥段开通观光车运行,车速限于10公里每小时,仅作展示用途。每趟运行时长40分钟,全程配有讲解。列车每次进站,都有引导员讲述1905年勘测时使用的工具、施工时炸山挖井的流程、青龙桥如何倒车。
詹天佑的“人”字形设计,早已被写入中学教材,也被国际铁路协会列为“工程路径标志性设计”。他的设计图被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俄语版本,在国际展览中展出。
清华大学工程学院将京张铁路建设过程编入“民族工程案例库”,列入必修课教材。北京市政府则将八达岭段设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点”,每年组织千余所学校开展研学活动。
这条线路原本建于清政府末年,却未被国民党真正继承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持续维护与保护。在战乱与割据之中,它曾被多方势力抢占,但最终归于国家统一之下,成为新中国铁路体系中的历史骨架。
它既是工程,更是纪实。既是运输线,更是教育线。虽然停了车,却拥有了更大的名气。如今的京张铁路,承载着的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代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