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刻石争议尘埃落定,一堂极为生动的历史课
创始人
2025-10-06 07:01:45
0

文丨默 达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经审慎研究,认定扎陵湖畔发现的“昆仑采药刻石”为秦代刻石,定名为“尕日塘秦刻石”。今年6月,笔者曾撰写相关评论,认为“不妨乐观看待、保持期待”,3个多月过去,严谨结论的出炉令人欣慰。

秦刻石的发现和定名究竟意味着什么?正如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是我国目前已知唯一存于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矗立河源,补史之缺,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毫不夸张地说,不少专家想必已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研究了;而孩子们手中的历史课本,或许也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对于公众而言,值得关注的不只是结论,质疑和争议的过程、反复而慎重的考据,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历史公开课”。

这堂公开课上,充满了观点的交锋和思维的碰撞。最开始发现石刻的团队就不止一支,经媒体报道后,多位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文字特征、地理环境、石刻内容、历史意义等角度提出不同的猜测,证据链的每一环上都经历了激烈讨论。“到底是颠覆性的历史发现还是古人仿作,又或是当代人为发展旅游的炒作?”争议自带流量,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历史学和考古学富有趣味性的一面。

这堂公开课上,夹杂着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要得出准确严谨的结论,单靠观察和推测自然不行,唯有事实方可回应质疑。尕日塘秦刻石的发现之所以能有力回应争议,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和跨学科合作的协助。如网友质疑“时间对不上”,通过信息增强处理,可还原刻石缺失的笔画,并判断是人为破坏还是自然痕迹;有学者认为刻石文字生硬不自然,通过微距摄影技术,不仅能测量刻痕宽度、深度、力度分布,还能进一步推测使用的工具形状;检测刻石表面硬度、元素分布等情况,分析刻字区内部的矿物成分、分布规律和颗粒特性,甚至能判断其所处地层和风化情况,最终排除后人伪造的可能。一连串的名词和数据令网友眼花缭乱,更令那些有志于从事历史研究和考古发掘的学生眼界大开,秦汉史、环境史、古文字学和科技考古领域的通力合作,折射出学科进步的无限可能

始于学术,最终也要归于学术。伴随着国家文物局的“一锤定音”,争议似乎有了定论。但回过头来,笔者的观点并未改变——历史上从不缺少被考古推翻的定论。正如尕日塘秦刻石颠覆了既往对“昆仑”的定义、对秦汉时期人类活动范围的猜测,伴随着更多考古新证据的出土和发现,这一结论也可能被完善、被改写,新的争议也可能不断涌现,拓宽研究者的思路与想象。

向兢兢业业、执着求索的考古工作者们致敬,也应感谢提出不同观点的各界学者和广大网友们,正是讨论与质疑,让短短37字的刻石内容变得立体生动,也让这堂“历史公开课”变得更加有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茶叶界的“茅台”!聚焦“高端中... → 点击右上角“...” → “ ★ ”,精彩内容不错过>>>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媒体报道...
名家字画变现?丰宝斋上门回收超... 藏家手中的名家字画,既是艺术珍品,也是沉淀多年的资产,变现时最看重“专业”与“放心”。北京丰宝斋深耕...
“原本有料·硬扎生长”——2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记者从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获悉,11月1...
原创 袁...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他的帝王梦仅维持了83天。然而,在他短暂的统治...
原创 曹... 他是曹操手下最为勇猛的大将,甚至比典韦更加凶猛,比许褚更加勇敢,就连关羽也未能战胜他。你知道他是谁吗...
原创 韩... 韩国有时被称为“偷国”,原因在于其历史和文化相对匮乏,常常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遗产,尤其是中国的文物和...
【袁先生私人珍藏】精品钱币推荐... 银纹里的岭南喜韵:广东光绪元宝“寿”字银币的晚晴吉物 当指尖触到这枚银币的刹那,银质的凉润裹着189...
以“创见·共鸣”为引擎 宋庄文... 近日开幕的第15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季以“创见·共鸣”为主题,通过系统性升级与多维创新,推动宋庄从艺...
《国家记忆之抗战老兵在新疆》书... 近日,第十一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展在北京举行,《国家记忆之抗战老兵在新疆》一书,入选本届中国口述历史国...
龙美术馆“10-60”大展开幕... “每年这个时期,龙美术馆都会把年度最重要的展览集中呈现给观众,因为这也是上海艺术氛围最浓的时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