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风云再起:章邯与六国义军的生死较量
当陈胜吴广起义的烈焰刚刚被扑灭,整个大秦帝国却陷入了更大的动荡。六国故土上,反抗的星火已呈燎原之势。就在此时,秦朝最后的军事支柱章邯正意气风发地巡视四方,这位曾经镇压了陈胜起义的将军,却突然发现眼前又燃起了更为猛烈的革命烈火。其中以项梁为首的楚军发展最为迅猛,眼看着这些曾经被征服的土地再次掀起反抗浪潮,即便是身经百战的章邯,心中也不禁泛起了隐隐的不安。
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秦末传奇将领。章邯,秦朝上将军,秦二世时期担任少府要职,堪称秦王朝最后的军事支柱。在陈胜起义爆发时,正是他临危受命,仅凭临时组织的骊山囚徒就击溃了周文的数十万大军。他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最终平定了陈胜之乱,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面对六国旧贵族的相继复辟,章邯决定先拿最弱小的魏国开刀。然而其他五国的统治者并非等闲之辈,他们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齐国和楚国率先响应,楚将项梁派出了心腹大将项它,而齐王田儋更是亲自率军驰援魏国,以显示抗秦的决心。一时间,四路大军在临济城下形成对峙,一场决定性的会战即将打响。
这场战役完全出乎章邯的预料。三天的激战过后,战局依然胶着,这是章邯军旅生涯中首次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眼见正面强攻难以取胜,这位老谋深算的将军决定改变策略。他佯装败退,诱使联军放松警惕。果然,连续作战三天的联军将士终于卸下防备,纷纷进入梦乡。而章邯的军队却在这时悄然完成了休整——这些由骊山刑徒组成的部队早已习惯了艰苦的环境,短暂的休整就足以让他们重振旗鼓。
夜袭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当章邯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联军大营时,大多数将士还在睡梦之中。这场屠杀几乎是一边倒的,魏、齐、楚三国的将领几乎全部战死,只有项它侥幸逃回楚国。
项梁得知战报后立即意识到,章邯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楚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他集结大军直扑章邯驻守的东阿城,并立下军令:不克东阿,誓不回师。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年轻的项羽首次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他率领楚军势如破竹,而章邯却犯下了致命的轻敌错误——他完全没把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放在眼里。
当两军主帅在战场上正面交锋时,章邯才惊觉自己完全不是项羽的对手。数十回合过后,这位曾经所向披靡的秦将已无还手之力,只能仓皇逃命。主帅的溃逃彻底动摇了秦军士气,原本胶着的战局瞬间崩溃,秦军四散奔逃。这一战,不仅标志着章邯不败神话的破灭,更预示着秦王朝的统治已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