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有司马睿南逃,宋有赵构逃到南方,为何崇祯死心眼不让太子南下
创始人
2024-11-01 23:09:42
0

原标题:晋有司马睿南逃,宋有赵构逃到南方,为何崇祯死心眼不让太子南下

南渡北渡,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司马睿南逃,健康即位后,延续了晋朝一百多年的国运。赵构南逃,建立南宋,延续宋朝近150年。然而,在楼房即将倒塌的时候,崇祯皇帝却没有给太子和任何一个儿子留下任何逃往南京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北京父子俩的悲惨结局。

一、政治正确问题

二、崇祯的人品问题

崇祯皇帝的性格难以捉摸。他是典型的有病求医,找不到医生就杀掉医生的人。他习惯了推卸责任,无法承担责任。在崇祯的心里,始终存在着“我没有错,都是你的错”的想法。这直接导致了他和大臣们的关系不好。大臣们不敢出谋划策,也不愿意与皇帝分忧,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崇祯心情不好,他们就会受到指责,生死大权就掌握在他手里。

崇祯曾考虑过南渡的事情。崇祯十七年正月,单独召集大臣议政。东宫左侍郎李明睿告诉崇祯,当前形势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唯一可行的举动就是南迁。崇祯当时非常激动,表示自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只是因为外国臣子的不服而受到了克制。还叮嘱李明瑞不要公开说话,否则就会被砍头。李明瑞的后台是当时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是崇祯的得力助手、忠臣。

提出南渡问题,是李邦华的主意。他让李明瑞试探一下舆论。崇祯本来有南渡的计划,但事实上,事情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崇祯以前得罪过能帮助他的人,留下来的要么是机会主义者,要么是混混。像李邦华这样愿意为崇祯献出生命的人并不多。南都需要内阁的点头,否则任何人都不能离开。于是崇祯找到内阁首席大臣陈衍,表达了南迁的想法。陈曌甚至不需要明确同意,只要他不反对就行。然而,面对崇祯的要求,陈衍却始终保持沉默,最终只是冷笑了两个字:“哈哈”。

4、大臣们的自私动机明显

在此期间,大臣们的私心日益明显。内阁并不在乎崇祯是否南迁,他们只是想获得一个好名声。南迁困难重重,崇祯的生活只能束缚他们的手脚。因此,他们希望崇祯早点死,这样他们的家庭就能自然而然地改变。他们深知,即使南下,也难逃最终被农民军或清军消灭的命运。而如果南下,就必须继续北伐,试图收复失地。历史上,北伐的结果无论是诸葛孔明还是岳飞,都不太理想。

5.没有逃脱的希望

崇祯曾写下圣旨,将太子托付给其妹夫、京营都尉朱春辰。然而朱春臣不肯开门迎贼,宦官曹化春、王祥耀却打开城门迎接农民军入京。当崇祯在家中发现无法南渡时,他逼死了自己的小妾,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最后选择了上吊自杀。甲申事变期间,太子朱慈弘失踪。后来有人冒充太子试图与李自成谈条件,但都被发现了。因为太子患有一种特殊的疾病,那些冒充太子的人与太子的特征并不相符。雍王、定王得以避难到祖父周奎家中。 3月20日,李自成进入紫禁城,周逵献上孙子雍王、定王,希望得到善待。

周奎的选择比朱春辰更为明智,他的生存方式在李自成手下也相对安逸。朱春辰被杀。崇祯逃亡的机会已经彻底消失,他的生死全靠北京城墙了。而他的王子和儿子们也未能逃脱悲惨的命运,最终陷入了绝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一提到诸葛亮,我们就会想到一位智者,手拿羽毛扇,头戴青丝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他的从容、...
原创 5... 1955年,新中国的首次大授衔前,朱老总拿到了一份评选小组拟定好的名单。 拿到评选名单后,朱老总对里...
原创 盘...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以来即确定的王朝承统制,士大夫拥护,皇帝支持,背后又有皇后母族鼎立相助,理论上是最...
原创 蒋...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毛人凤接到了蒋介石下达的一个暗杀命令。 毛人凤看到名单后思虑良久,最终他只杀了其...
欧阳修、司马光批他无耻,王安石... 欧阳修、司马光等后世史家批评他不知廉耻,而王安石、苏轼等人则有不同看法,认为他在乱世中保护了百姓和文...
原创 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一番征战,天下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战争成了这一时期经久不衰的话题...
原创 《... 一、《贺新郎·读史》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对古今中外的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等,尤其是中国...
原创 苏... 由于之前唐朝藩镇割据导致国家最后分崩离析的经验,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一直采用的就是重文抑武的方针。在这...
原创 贵... 文/盛弘 有那么一个人,敢在那样的时代下,提出自己截然不同的见解,有那么一个人,在众望所归下,转身走...
原创 慈... 慈禧一生机关算尽,无论是当初同治去世以后,选出傀儡皇帝光绪还是垂帘听政,一步步地成为清朝最大的掌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