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天下大乱,曾经强盛的大唐帝国已如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各地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们纷纷自立门户,形成群雄割据之势,其混乱程度堪比汉末三国时期。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出现了一位身份特殊却能力平庸的人物——他竟是蜀汉名相诸葛亮的后裔。令人唏嘘的是,这位后人既无先祖鞠躬尽瘁的忠贞品格,也缺乏运筹帷幄的过人智慧,反而以反复无常的作风在乱世中沉浮。那么,这位诸葛亮的不肖子孙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从落魄小卒到朝廷重臣
这位诸葛亮第十二世孙名叫诸葛爽,生于青州博昌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年轻时,他只能在县衙里当个跑腿的役卒,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一次因琐事得罪了县令,竟被当众鞭笞羞辱。满腔愤懑的诸葛爽愤然辞去差事,流落街头,一度沦落到与乞丐为伍的境地。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咸通九年(868年),当时桂州戍兵在庞勋率领下揭竿而起,很快攻占徐州要地。走投无路的诸葛爽抓住这个机会,毅然投奔了起义军。
在军中,诸葛爽展现出过人的胆识,很快被提拔为小校。但好景不长,庞勋起义遭到朝廷大军镇压。眼看形势危急,精明的诸葛爽当机立断,带着百余亲兵倒戈投诚。这次叛降成为他仕途的转折点,朝廷先是任命他为汝州防御使,后又令其担任讨伐沙陀的副招讨使。短短数年间,这个曾经的街头浪子竟跻身唐朝高级将领之列。
二、乱世中的墙头草
不久,朝廷欲调任诸葛爽为振武节度使,却遭到原节度使吴师泰的强烈抵制。无奈之下,朝廷改任他为夏绥银节度使。此时黄巢起义军势如破竹,直逼长安。朝廷急令诸葛爽率代北行营兵马勤王。当军队行进至栎阳时,突然传来潼关失守、皇帝出逃的噩耗。诸葛爽判断唐朝气数已尽,竟毫不犹豫地倒向黄巢。
黄巢大喜过望,立即任命他为河阳节度使。诸葛爽也不负所托,迅速驱逐了效忠唐朝的原节度使罗元杲。然而当黄巢兵败如山倒时,这个见风使舵的将军又急忙向唐朝表忠心。此时的唐朝早已元气大伤,只得接受他的归顺,不仅保留其河阳节度使之职,还加封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要职。
三、昙花一现的霸业
坐镇河阳期间,诸葛爽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和二年(88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韩简大举来犯,诸葛爽仓促应战却遭惨败,河阳险些易主。但他并未就此认输,经过周密谋划,两个月后奇袭得手,不仅收复失地,还重创魏博军。次年,当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欲借道河阳时,被他断然拒绝,迫使李克用绕道而行。
中和四年(884年),宿敌韩简被部下所杀,诸葛爽的势力达到顶峰。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时,命运却开了个玩笑。光启二年(886年),正值壮年的诸葛爽突然病逝。其子诸葛仲方继位,但年幼无能,难以驾驭骄兵悍将。在秦宗权部将孙儒的猛攻下,诸葛仲方弃城逃往宣武,这个由墙头草将军建立的短命政权就此灰飞烟灭。诸葛家族最后的政治遗产,也随着河阳城的陷落而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