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这些假设性的事件终究未能成为现实。当唐太宗李世民彻底巩固了皇权统治后,便立即着手处理这些潜在的威胁。在朝廷内部,他迅速展开了一场针对武德年间旧臣的系统性清洗。即便是位居宰相之位的开国元勋裴寂,这位曾经深受李渊信任的重臣,也在贞观三年(629年)因牵涉一桩莫须有的妖僧谋反案而被革除官职。据《旧唐书》记载,当时有僧人法雅因出言不逊获罪,李世民借机将裴寂牵连其中,最终将其流放静州(今四川旺苍)。这位年过六旬的老臣在流放地郁郁而终,结束了他显赫却充满戏剧性的一生。
至于罗艺和王君廓这两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他们的结局更为悲惨。罗艺在贞观元年(627年)因谋反被部下所杀,首级被传送至长安;而王君廓则在担任幽州都督期间因罪行败露,在逃亡途中被山野村民所杀。这些曾经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将领,最终都未能善终。
在对外征伐方面,李世民同样展现出了铁腕手段。曾经屡犯边境的东突厥汗国,在贞观四年(630年)遭到唐军毁灭性打击。名将李靖率领精锐骑兵夜袭阴山,生擒颉利可汗,这个曾经威震漠北的强大游牧帝国就此覆灭。据《资治通鉴》记载,当颉利可汗被押解至长安时,李世民在顺天楼举行盛大献俘仪式,长安百姓争相围观,场面蔚为壮观。
可以说,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正是建立在对内肃清政敌、对外开疆拓土的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雷霆手段,他不仅消除了所有潜在威胁,更为大唐帝国奠定了长治久安的根基。这些政治军事行动虽然残酷,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确实为随后数十年的太平盛世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