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终与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孙权,能够雄踞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除了承袭父亲孙坚破虏将军的威名和兄长孙策小霸王打下的基业外,更离不开帐下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这些将领中,有十二位功勋卓著者被《三国志》作者陈寿誉为江表虎臣,史称江东十二虎臣。他们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这些将领各有所长,在孙吴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在这十二位虎将中,董袭和凌统的人生结局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故事尤其耐人寻味。先说董袭,这位来自浙江会稽的猛将最初追随孙策,史载其武力过人,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征讨江夏太守黄祖一役中,董袭的勇猛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黄祖命人用两条巨型蒙冲战舰横锁沔口,千余名弓弩手轮番射击,箭矢如雨,东吴军队寸步难进。作为先锋的董袭与凌统各率百名精锐,身披重甲冲锋陷阵。董袭更是身先士卒,在箭雨中挥刀斩断两条粗大的缆绳,使敌舰随流漂走,为东吴军打开胜利之门。庆功宴上,孙权亲自举杯相敬:今日之捷,全赖将军断缆之功!足见对其器重。
然而这位水性极佳的浙江将领,最终竟以溺亡收场,实在令人唏嘘。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犯濡须口时,董袭奉命率五层楼船驻守。夜间突遇狂风,巨浪将战船掀翻。部将们纷纷劝他弃船逃生,董袭却厉声喝道:吾受主公重托守此要地,岂可临阵脱逃?再有言退者斩!结果船沉人亡。《三国志》记载此事时特意强调董袭是浙江人,按理说应该精通水性,却最终溺毙,这个结局确实出人意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凌统的传奇经历。作为凌操之子,凌统在合肥之战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和水性。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却遭张辽八百精兵突袭。撤退途中,凌统率三百亲兵断后,全部壮烈牺牲,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在退路被断的绝境下,凌统竟身披数十斤重的铠甲跳入水中,凭借惊人的肺活量潜泳脱险。孙权在船上见其生还,喜极而泣,亲自用衣袖为他拭泪,并承诺为其补充双倍兵力。值得注意的是,凌统选择潜泳而非浮游,正是为了避免被魏军发现射杀,这种战术选择展现了他过人的水战智慧。
这两位同为浙江籍的虎将,一个因坚守岗位而意外溺亡,一个靠超凡水性死里逃生,命运的反差令人感慨。凌统虽逃过此劫,却因伤势过重落下病根,最终英年早逝。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将领们的忠勇,也折射出乱世中人生的无常。孙权能成就霸业,正是依靠这些各具特色的将领们用生命谱写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