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而言,1991年苏联解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作为主体国家的俄罗斯联邦在领土面积上确实没有实质性缩减。真正脱离苏联版图的是其余十四个加盟共和国所辖的土地。回溯历史,在苏联国力达到巅峰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国拥有令人震撼的224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域,相当于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规模。当这个庞大的联盟在1991年12月26日正式宣告解体,被肢解成十五个独立主权国家后,其中俄罗斯联邦依然保留了1709.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其余十四个新生国家的领土总和约为530万平方公里。通过简单计算可以得出,苏联原有领土减去俄罗斯现有领土的差值正好是这53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相当于3.5个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新疆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或者近乎于整个西欧大陆的规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曾经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走向分崩离析?这需要从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首先,经济体制的僵化是根本原因之一。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种体制在工业化初期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到后期严重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其次,各加盟共和国间的发展失衡加剧了离心倾向。波罗的海三国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长期补贴落后地区产生不满。再者,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与新思维在试图解决积弊的同时,也意外松动了联盟的凝聚力。此外,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国力,而阿富汗战争的长期化更是雪上加霜。最后不能忽视的是,民族问题的长期积累和各共和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复兴,最终在体制松动时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分离浪潮。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了这个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