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盐城上冈人)之子!他,受邀参加九三阅兵观礼!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我县抗日名将陈中柱将军之子
陈志
受邀到现场观礼
△图片由陈志本人提供
“我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能参加这次活动感到非常的光荣和自豪现场振奋人心的瞬间让我深切感受到祖国发展的突飞猛进军事实力的显著提升以及人民生活的欣欣向荣。”
△陈志观礼后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陈中柱
陈志的父亲陈中柱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1987年
经省政府批准
追认陈中柱为烈士
2014年9月
陈中柱入选民政部公布的
第一批300名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图片由陈志本人提供
陈志介绍
虽然他远离家乡
但时刻牵挂家乡的教育事业
1999年
其母王志芳
在草堰口初级中学
设立“陈中柱奖学金”
二十多年来,一直由他负责对接发放
帮助品德兼优的家庭困难学子2015年陈志又以父母名义在盐城中学教育集团设立 “陈中柱、王志芳奖学金”以此继承父母的感恩之心报答祖国的恩情
△图片由陈志本人提供
陈志说
从出生起
就没有见过父亲
但母亲时常给他讲父亲的故事
如今,他也在尽己所能
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
“祖国强大了,我感到骄傲
相信父亲
也会为今天的中国而自豪。”
精神传承
陈中柱(1906-1941),幼名为让,字退之,今上冈镇堰东村人。1941年6月1日,日伪军五路分进“合剿”陈中柱部的防区。6月4日,陈中柱突围时不幸身中6弹,壮烈牺牲。
1930年:南京军官研究班毕业后编属黄埔军校第六期,后历任警察大队长、教官、特务专员、团长等职。1938年:任苏鲁皖游击总指挥第四纵队司令。1940年夏:陈毅与李明扬在泰州达成合作抗日协议,陈中柱参加了谈判。他很钦佩陈毅的远见卓识,派人运转一批军需物资赠送给新四军。黄桥战役时,他信守诺言,顶住韩德勤的压力按兵不动,支持了新四军实现黄桥大捷。
1941年2月:李长江率部叛国投敌。陈毅派陈中柱好友赵敬之去泰州,与其密谈合作抗日。陈中柱表示誓死不当汉奸,与李长江分道扬镳,率领四纵队转战于泰州、东台、兴化一带,与新四军共同抗日。同年6月1日,日伪军五路分进“合剿”陈中柱部的防区,四纵队陷于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他率部苦战3昼夜,部队伤亡惨重。在突围时,陈中柱不幸身中6弹,壮烈牺牲。日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了陈中柱的遗体,将他的头颅割下来送到泰州领赏。当地老百姓用门板钉了一口棺材安葬了他,以木板立碑,上书“陈中柱将军”。其妻王志芳带女儿赶到后,刨土开棺,看到陈中柱溢满鲜血的无头尸体,心如刀绞,决定冒死向日军索要头颅,宁可拼上一条命,也要把丈夫的头颅要回。于是,王志芳雇了一条小木船将陈中柱尸体运到泰州城下,她带着女儿进城几经周折,终于从日军手中要回将军的头颅,请人将头颅与尸身缝合后葬在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追赠陈中柱为陆军中将。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追认陈中柱为烈士。1995年5月:草堰口镇政府在堰东村修建了陈中柱将军纪念碑。
2014年9月:陈中柱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烈士精神传承,将淮剧与红色题材结合,创排了一部部具有代表性的红色作品。其中,不久前入选今年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大型现代淮剧《最后的战役》(又名《燃尽硝烟》),以抗日名将陈中柱与妻子王志芳的真实故事为核心。1938年,陈中柱别妻奔赴台儿庄抗战,后与妻重逢却痛失幼子;为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赵敬之,他义无反顾再涉险境;1941年,陈中柱在蚌蜒河激战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日军割去。身怀六甲的王志芳毅然携幼女勇闯日军军营,以“宁可断颅,不折脊梁”的坚毅索回丈夫头颅,彰显了无畏勇气与民族气节。
该剧的创排,既铭记陈中柱将军以血肉之躯抗敌殉国的忠魂,又彰显王志芳女士以精神之战捍卫尊严的信念,更寄托“愿人间永存一粒火,燃尽硝烟星月明”的反战初心与和平祈愿。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
❤️❤️❤️
下一篇: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中国最早木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