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为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其生平事迹历来为史家所关注。在贞观十一年(637年),时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因其出众的仪容被选入宫中,获封五品才人,并得赐\"武媚\"的雅号。据史料记载,当时李世民巡幸洛阳宫,听闻当地有位容貌出众的少女,便下诏将其纳入后宫。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长达十二年的时光里,关于这位才人与皇帝之间的互动,史书却鲜有记载。唯一可考的记载是武则天晚年回忆曾为太宗驯服烈马的往事,当时她大胆建言\"先用铁鞭,不服则用铁锤\",这番言论虽获得太宗的赞赏,但也仅此而已。
武则天在宫中的境遇颇为耐人寻味。从贞观十一年入宫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驾崩,这位才人的品级始终未得晋升。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武则天并未真正获得太宗的青睐。后宫佳丽三千,武则天虽姿容出众,却始终未能跻身受宠之列。究其原因,可能是太宗更偏爱温婉贤淑的女子,而武则天刚烈果敢的性格并不符合其审美趣味。此外,太宗晚年政务繁忙,既要处理朝政,又要平衡各方势力,对后宫之事自然关注有限。
转折出现在太宗晚年病重期间。当时已立为太子的李治在侍疾期间,与武则天产生了特殊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武则天比李治年长四岁,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属罕见。然而年龄的鸿沟并未阻碍两人感情的滋长,他们时常暗中相会。这段隐秘的恋情发生在贞观后期,当时太宗已病入膏肓,根本无暇顾及后宫之事。从时间线上看,太宗对武则天的冷落与太子李治毫无关联,纯粹是因为他本人对这位才人缺乏兴趣。
关于太宗是否知晓太子与武则天之间的私情,史料中找不到任何确凿证据。一方面,病重的太宗自顾不暇;另一方面,作为不受宠的才人,武则天本就处于后宫边缘,很难引起太多关注。更何况,以太宗的政治智慧,若真发现此等有违伦常之事,必定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可以断定,所谓\"太宗因知晓畸恋而不宠武则天\"的说法纯属后人臆测。真实情况是,太宗对武则天的态度自始至终都未曾改变,而李治与武则天的感情发展完全是太宗去世前后的事情。这段扑朔迷离的宫廷往事,不仅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复杂性,也展现了权力更迭过程中人性的多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