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在征讨黥布的战役中,不幸被流矢所伤,伤势因战旅久续而在返程时渐渐恶化,竟生起重病来。吕后见状,不惜请来当时的名医苦诣诊治,但药石迟迟无效,病情反而日趋严重,眼看人事不久。为了国事与家事的前途,吕后焦虑地询问未来的对策。刘邦沉默片刻,缓缓道来:等萧何去世,曹参可以替代其辅政;曹参若也终老,王陵和陈平可以相继接任;并要任命周勃为太尉。临别时还特意点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然安刘氏者必勃也”。然而这八个字,吕后并未放在心上,结果历史证明,周勃果然成为稳住刘氏江山的关键,吕氏家族最终被克制,汉室的基业也因此得以恢复与延续。
其实,刘邦的识人之能并非偶然,他坚信周勃虽然“厚重少文”,却是让刘氏江山长治久安不可或缺的猛将与治军之材。于是,咱们不妨对周勃再多做一些考究,看看他为何能获此信任,成为刘邦真正倚重的军事与政治人物。
周勃与刘邦是同乡之人,皆出自沛郡丰县,出身平民却身具非凡的潜力。早年他以编织、养蚕及处理丧事的随从工作为生,平日靠着劳动换得几分稳健,更在吹箫送丧管弦之事上积累了经验。然而他自幼好练武,骑射之术出类拔萃,体魄壮健,剑来如疾风,往往能在战场上先声夺人。虽然生活清贫,但他对战斗的渴望与对胜利的信念,始终未曾减退。
后来他随刘邦起义进入汉中,逐步踏上征战前线,屡立战功。先是击败赵贲,随后在围困章邯的战斗中显示胆识与谋略。更在楚汉之争的关键阶段,参与攻打上邽、东守峣关,及转而对抗项羽、攻取曲逆等多次重要战役。战况激烈时,他回军后又守住敖仓,紧追敌人,屡次在风雨中经受考验。凭借持续的战争功绩,他的声望逐步提升,最终被封为绛侯,后来更升任太尉,成为军政要职的核心支柱。
刘邦去世后,吕后篡权,吕氏家族的成员获得大量封赏与特权。周勃并未因此退缩,他与陈平结成同盟,策划在吕后去世后清除诸吕势力,扶立刘恒为汉文帝。这一行动为后来的天下格局埋下伏笔。刘恒即位后,周勃被封为丞相,虽有器量与才能,但并非真正称职丞相,因而不久便被罢免。回到封地后,他的身心状况却波动起伏,曾一度被汉文帝误以为意图造反而身陷囹圄。所幸他靠着对狱卒的贿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查证真相,得以平反并官复原职,最终安享晚年,留下了一个稳固的政治与军事基础。
之所以刘氏江山未改姓、仍以刘姓为统摄,除了周勃在关键时刻的果断与能力,更重要的还是吕后对刘邦“安刘氏者必勃也”遗言的忽视。若非周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或许吕氏的野心真的会改写历史的走向。正因为周勃的沉稳与睿识,刘氏天下得以在风云变幻中维持姓氏与血脉的延续,汉室得以延续千年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