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宫的官职体系里,存在一种专门用来伺候他人的职位,这类人被视为宫廷中的随侍者。虽然听起来并非体面的职业,但历史上仍有不少因独特经历而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例如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人。到了清朝末年的岁月里,出现了一位并不出名的太监——孙耀廷。尽管他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本事,但他所处的时代和所见所闻,恰好为历史增添了一段可供回味的记忆。
他是清朝最后一位太监,出身贫寒的孙耀廷早年被父母送入宫中从事太监工作。年仅十二岁时,他完成了净身的仪式,随后的日子里在宫中经历了初步的适应与磨练。也就在这段时间,传来一个不小的冲击性消息:溥仪宣布退位。对年少的他而言,这仿佛命运在他面前开了一道玩笑,然而现实就是如此,他也无力改变。三年后,袁世凯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溥仪再次被召回宫中,孙耀廷也随之被重新安置,开启了新的宫廷生涯。由于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撑,他最初被派往最艰苦、最脏累的工作岗位。后来,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端康皇太妃的许可,进入戏班,之后他花钱改名,进入司房担任差役。
孙耀廷在司房的日子相对轻松一些,他勤勤恳恭地工作,逐步获得提拔,最终得到侍奉皇后婉容的机会。也正是在那个阶段,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后宫妃子们极尽奢华的生活。她们日常使用的器具,往往都是价值连城的珍宝;至于洗浴与起居,几乎是全由专人照料,宫女和太监们要小心翼翼、恭谨地服侍,甚至因为身份的差异,需跪地行礼以示尊敬。整整一次沐浴往往要耗费数小时,这对忙碌的宫人们来说是极为考验体力和耐心的时刻。
孙耀廷在婉容身边伺候了一年多,直到1924年,溥仪和婉容被赶出紫禁城,他再次陷入“失业”的状态。为了生计,他尝试回乡务农,但缺乏经验,亦无自己的一亩田,收效甚微。无奈之下,他只能返回北京,与同样遭遇命运的太监们共同置办一些房产,以维持基本生活。此后他的人生经历起伏跌宕,亲眼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衰落以及新中国的初步诞生。他将自身经历整理成文字,即《中国最后一位太监》,成为后世窥探当年宫中生活的一扇重要窗口,让人们在翻阅时能够感知那个时代的真实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