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记者 李佳子 通讯员 白雪峰 李诺雅 安妮妮
“我的曾爷爷杨靖宇将军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与日寇浴血奋战,用草根棉絮充饥,誓死不降,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9月2日,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杨靖宇的曾孙马琪瑞向顶端新闻记者描述出他心中的先辈。
1993年出生的他说起先辈事迹,脸上充满了自豪和骄傲:“曾爷爷虽然早早地走了,但给我们家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树立了‘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的良好家风。我一定要把前辈的革命精神传承下来,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为铁路、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下是马琪瑞的自述:
马家的全家福(后排左四为马琪瑞)。
一块“桦树皮”成为传家宝
我知道曾爷爷是杨靖宇的时候是在四五岁,那天在幼儿园听完杨靖宇的故事,我被他坚韧不屈和英勇斗争的精神所感动。回到家,父亲郑重地告诉我,杨靖宇就是我的曾爷爷马尚德。
我的奶奶方秀云珍藏着一块桦树皮,那是1958年她和爷爷从曾爷爷杨靖宇牺牲的地方带回的,这块桦树皮也成为我们全家的“传家宝”。
逢年过节或在曾爷爷杨靖宇的忌日,奶奶总会拿出“传家宝”来教育我们。她常说“你们尝尝,这桦树皮吃起来是什么味道,能不能咽下去”。那块桦树皮,我吃的次数最多,感受也最深刻。奶奶说,忆苦才能思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老人家在2016年10月30日离开了我们,但她的谆谆教诲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爷爷是爷爷,我们是我们。不能张扬,要低调做人,勤奋工作,绝对不允许以抗日英雄后代为借口向组织提要求、捞好处,更不能给先辈抹黑。
这些故事和教诲一直伴随我长大,也深刻影响了我,更加坚定了我向革命前辈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
马琪瑞和同事一起到确山杨靖宇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九字家风”代代传
我们马家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信条:杨靖宇是我们家的骄傲,但绝不是我们可以依赖的资本!“严要求、重责任、懂知足”,这九个字成了马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
我奶奶方秀云被评选为“郑州市十大母亲”,我们的家庭也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并在2016年12月12日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父亲马继民从部队退伍后,被分配到当时的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2005年起,到吉林省靖宇县担任县长助理,协助当地发展红色旅游。我从2013年退伍后进入铁路工作,成了郑州房建公寓段的一名普通职工,先后从事调车员、公寓炊事员、工班长等工作岗位,并在20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也曾教导我:“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永记革命情怀,传承‘九字’家风,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把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永远扛在肩头,将红色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马琪瑞和同事一起到确山杨靖宇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我从事后勤服务行业已经8年,深知后勤服务工作的琐碎与不易,更理解一线单位职工的劳累与艰辛。单身公寓是为集团公司异地职工提供“吃、住、洗、文”的服务性场所,作为单身公寓的工班长,我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一线铁路职工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安全安静、舒适卫生、文明和谐的住宿环境,确保住宿职工精力充沛地投入安全运输生产。
抚今追昔,明天就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子,我感慨良多:与其说“杨靖宇”这个名字给我们带来了多少荣誉,不如说给我带来更多压力与动力。我不愿向别人提及这种身份,身份可以不提,但是无须回避,更不能忘记!骄傲深埋于内心,责任扛在肩头。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做好自己该做的,只能争光,不能抹黑!这是父亲对我的期许,也是我应该做好的事情。
来源:顶端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