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三国演义》对人物和情节的高度加工,张任在大众眼中成了一个颇为知名的角色。这种知名度,源于他与刘备阵营里的两位大智者“卧龙”“凤雏”之间错综复杂的纠葛与牵连。 《三国演义》里写道,“凤雏”庞统追随刘备北上夺取西川,张任这位蜀地名将起初就对刘备心生不满,处处与他对着干。两人渐渐撕开表面的客气,最终在战场上正面对抗。张任坚守雒城,同时在落凤坡设置埋伏,传说他还趁机射杀了庞统。此段情节在小说里渲染得极为戏剧化,给人以烽烟战火、智勇对决的强烈画面。 刘备因此痛失一位重要谋士,便赶紧请来诸葛亮前来支援。诸葛亮抵达后,凭借灵慧的机谋和周密的部署,很快让人看出他的非凡之处。小说里更写道,孔明在短时间内就设计出擒拿张任的计策,张任最终被擒,随后被处死,成为这一段故事的关键转折点。
然而在史实层面,张任的故事并没有小说里那样丰满和戏剧化。历史记载中,张任出生于益州蜀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一带,成长于贫苦家庭,但天性勇敢,有胆识,敢于作为。起初他隶属于刘璋的部队,职位不高,大致相当于益州从事之类的小官,像个不起眼的随从。然而他身上有着难得的骨气与忠诚,并非虚构人物那般单薄。 公元212年,即建安十七年,刘备发动对刘璋的攻势,战事迅猛,迅速逼近涪城。刘璋派张任等将领出战迎敌,结果被刘备击败,张任只得退守绵竹以保一线生机。 刘备继续向绵竹施压,形势极其危急。此时刘璋又派李严带兵救援,但李严在阵前却突然倒戈,投降于刘备阵营,局势因此出现转机。 张任在此情形下坚持己见,退守更远的雒城。刘备大军随之包围雒城,张任奋力抵抗,终究不敌被俘。此时刘备对张任的才能仍有评估,虽多次试探是否可将其用作己用,但张任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宁死不降”的气节坚决拒绝归降。最终刘备只能带着无奈与惋惜,决定处死他。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过程与诸葛亮并无直接关系,诸葛亮当时远在荆州,根本没有参与这场具体的交锋。张任于公元213年去世,而庞统则在次年公元214年逝世。庞统之死并非来自张任所致,尽管两人都在乱世中遭遇战乱与箭矢袭击而亡。庞统死后,刘备为他挑选了一处风水极佳的安葬之地,安置于落凤坡。至今前往此处,仍能看到庞统的墓碑,仿佛在诉说那段烽烟岁月里,智谋与勇气交错的历史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