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那一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不仅是一种呼喊,更是宋人心底无法抹去的痛。随着金兵在汴京城中肆意劫掠,北宋顷刻间覆亡。徽、钦二宗连同宗室与文武大臣,被俘虏北上,任人羞辱。史称“靖康之变”,这一场劫难成为整个华夏历史上最沉重的记忆之一。
靖康二年正月,时值新岁,本应是阖家团圆、万户生辉的时节,然而东京城内却笼罩在满城的风雪与绝望之中。金兵南下的铁蹄如箭般直逼城下,昔日繁华的都城顷刻间化作人间炼狱。城中的君臣百姓犹如待宰羔羊,只能在恐惧与惶惶不安中度日。北宋朝廷被迫屈膝求和,竟以皇族女子与贵戚妇人作为筹码,企图换取苟延残喘。皇帝亲自下诏,以宗室女眷明码标价交予金军,这一幕不仅是国家的耻辱,更是人伦的彻底崩塌。
然而所谓的“和谈”不过是金兵的诡计。二月初六,金太宗下令废黜徽、钦二帝,在群臣面前剥去龙袍,贬为庶人,北宋的气数至此终结。城破之后,宗室贵女、宫人无一幸免,或被掳走凌辱,或惨死于金军军营。许多年轻的帝姬甚至未及成年便香消玉殒。三月二十八日,东京被洗劫一空,大批宋人分批北迁,途中死亡者无数,三千余名女子因金兵的暴行而死于半路。抵达金国后,更有“牵羊礼”的奇耻大辱,二帝二后与众妃嫔被迫赤身披羊裘,跪行于地,被当作祭品供奉。朱皇后不堪其辱,两度自尽而亡。最终,徽宗死于异乡寒冬,钦宗亦客死他邦,或被当作笑乐,死于乱箭之下。
靖康之难,四字虽简,却承载着亡国灭种的痛。自此,南渡的宋人无一不怀揣雪耻之志。百年之后,南宋君臣终得一吐胸中积郁。金宣宗妄图再度南侵,却不料成为走向覆亡的开端。宋军与山东义军并肩作战,以血海深仇为动力,连战皆捷。蒙古、西夏的压力接踵而至,金国逐渐溃败。即使金哀宗试图求和,南宋也断然拒绝。对南宋而言,靖康之耻早已镌刻为国恨家仇,不容妥协。
公元1233年,南宋与蒙古合力围攻蔡州,金国残余困守孤城,断粮三月。饥饿绝望中,金军与百姓啃食树皮、咬噬骨粉求生。最终,金哀宗不愿做亡国之君,自缢身亡。蔡州一役,金国上下尽数覆没,妃嫔亦遭凌辱。金哀宗的遗体甚至未能得到体面安葬,被分尸后送至南宋,以罪人的身份祭告先祖。
靖康之耻,百年积恨,终于在金国的灭亡中得到雪洗。南宋人终于以鲜血与代价,完成了迟来的复仇。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