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权力同样令人鬼迷心窍。将盛世大唐推入深渊的安禄山,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竟毫不犹豫地认比自己小十六岁的杨贵妃为干妈。如此巨大的辈分差距,并没有让安禄山感到丝毫羞愧,他反而表现得极其恭敬,礼数周到,每次见到杨贵妃都恭声称呼“干妈”,满脸热情。
唐朝时期,北方边疆频繁遭受外族入侵,朝廷因此设置了众多节度使驻守边陲。这些节度使手握重权,兼管军政财务,可谓权势滔天。一旦有心反叛,他们的威胁甚至能动摇国基。因此,皇帝对他们既依赖又忌惮,必须千方百计拉拢安抚。安禄山便是其中权势最大的节度使之一。他身兼数职,掌握重兵,唐玄宗对他极为信任,甚至到了盲目不疑的地步。即便安禄山已起兵攻城夺地,消息传入宫中,唐玄宗仍愤然否认,坚称“绝不可能”。
唐玄宗年轻时政治手腕高明,宫廷斗争更是游刃有余,但到了晚年,他心智衰退,甚至荒唐到与亲儿子争夺女子,将儿媳杨玉环纳为妃子,宠爱有加。杨贵妃虽然是唐玄宗的宠妃,但也常被派往政治事务中出力。为了拉拢安禄山,唐玄宗甚至想到赐给他一个皇室身份,于是命杨贵妃做他的“干妈”,借此建立名义上的亲情。
安禄山自幼身世凄凉,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在唐玄宗看来,这样的人缺乏归属感,给他一个“母亲”,既能示恩宠,也能稳固关系。杨贵妃虽然年轻,却也接受了这荒唐的安排。安禄山得知此事,心中大喜,毕竟贵妃做干妈,皇帝自然成了干爹,这无疑提升了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方便他麻痹唐玄宗。
依照礼数,认亲仪式必不可少。为了显示亲密,宫廷特意安排了传统的“洗三礼”。于是,三十多岁的杨贵妃亲自为四十多岁的安禄山沐浴,用大布将他裹得像婴儿一样,然后抬着轿子在宫中游行,昭告天下安禄山已是皇帝和贵妃的“义子”。荒唐至极的礼仪让旁人匪夷所思,但杨贵妃却极尽周到,唐玄宗对她更加宠信,也认为安禄山忠心可托。安禄山则演技精湛,每次觐见都小心翼翼,恭敬无比,深得皇帝信任。实际上,他心中早已暗藏杀机,只是忍耐伪装,为日后谋反积蓄力量。
公元755年,安禄山时机成熟,与同僚史思明密谋举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大举进攻都城。彼时的杨贵妃早已成了他眼中的无用“花瓶”,毫无价值。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率领15万精锐从范阳出发,沿途势如破竹,百姓人人惊惧。唐朝自太宗李世民开创盛世以来,数十年未见如此规模的战乱,河北各州县面对叛军大军或投降或弃城,顽抗者尽数被屠杀。安禄山此时展现的,是对权力的无情渴望,哪里还有一丝昔日“义子”的姿态?
早有杨国忠进言提醒唐玄宗安禄山心怀不轨,但唐玄宗不以为然,坚信这是朝臣排挤“义子”的流言。等到战火逼近,皇帝才仓促调兵应战,却为时已晚。因为轻敌与错判形势,唐军屡战屡败,连洛阳和长安都相继失守。唐玄宗仓皇出逃,禁军将士怒火冲天,将矛头指向杨贵妃,认为一切皆因她宠信杨氏家族,又认贼作子。昔日轰动朝野的“洗三礼”,此刻成了她的催命符。无奈之下,杨贵妃只能以一条白绫,在马嵬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场荒唐的“母子关系”,终究只是政治阴谋的序曲,安禄山的野心与唐玄宗的糊涂,共同把盛唐推向了崩溃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