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将领,和刘邦同乡,随他并肩讨秦,军功卓著,最终被封为将军,赐爵武威侯。传言他家境贫寒,最初以织布养蚕等手工活为生,还常为办丧事的人家吹吹打打以贴补家用。后来自小就练武,性情沉稳坚韧,渐渐投身起义的队伍,成了刘邦起义征战的重要助力。
当沛公起兵以后,周勃就一路跟随,参与了多场关键战役,与高祖并肩征战,先后攻取丰县、抵御秦军。传说他是最早登上城楼的人之一,因此深得高祖赏识,被授予五大夫的高爵。此后他屡立战功,随同汉军灭秦王朝,随后又参与楚汉之争、平定诸吕叛乱,战斗经验与军事胆略为人称道,声望日盛。
周勃一生两度出任宰相。汉文帝在位时,他任右丞相,但任职时间并不长便有人规劝:权势固然显赫,威望震动天下,久而久之就可能引来隐患。于是周勃出于谨慎,辞去相印并谢罪,得到皇帝的同意。大约一年后,丞相陈平去世,文帝再度任命周勃为丞相;不过不久又再度免职、回到封国。此段经历反映出他在高位与谨慎之间的摇摆与无奈。
周亚夫被视为周勃的继承人,才华出众、善于用兵。他在吴楚七国之乱中统帅汉军,短短三月便平定叛乱,战功显赫,被世人推崇为名将。他沿袭父家的爵位,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平定七国之乱后获得封侯,名望一时无两。
然而周亚夫的死因颇为悲剧。据传他任郡守时,遇到一位懂看相的老妇人,老人预言他将三年后封侯、八年后成为丞相、地位显赫,但九年之后将饿死。周亚夫起初并不相信,毕竟身份尊贵,怎会遭遇如此结局。果不其然,后来传出周亚夫之子因父亲年迈,竟买来五百甲盾用于丧葬之用,但这种甲盾是朝廷禁止之物,竟被人揭发为谋反。汉景帝因此派人调查,周亚夫对此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一度有自杀念头,最终以抗议式绝食而死在牢狱之中。
周勃的晚年同样曾遭受冤屈入狱,但汉文帝看到监狱里的供词后,查清事实,最终赦免他出狱,周勃重新返回自己的封地安居生活。两人虽都曾为宰相、并肩征战四方,建立了显赫的军事功绩,但似乎都并非最合适治理国家的宰相。换言之,他们在处理政务时往往不如指挥军队时那般游刃有余,易被他人算计,最终各自的权力走向都未能持续太久。
在汉景帝时期,周亚夫是有用之臣,能掌控局势;然而到了刘彻即位之后,景帝意识到刘彻并非周亚夫能长期遏制的对手。景帝善于等待时机,未必能够让周亚夫继续发挥影响力,周亚夫的权势亦随之走向边缘化。于是,随着时势的变化,他的地位逐渐走向低潮,最终难以再对大局产生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