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明朝末年那局势,乱得像一锅粥。内有李自成的农民军一路势如破竹,外有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崇祯皇帝呢,坐在那紫禁城的龙椅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感觉大明这江山,随时都可能塌了。
当时啊,有一支关键力量,就是吴三桂和他的关宁铁骑。这关宁铁骑,那可是身经百战,战斗力杠杠的,是明朝末年能拿得出手的精锐部队。崇祯一看这情况,赶紧下令,让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进京勤王,想着靠他们来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吴三桂接到命令后,就开始带着部队往京城赶。但这一路上,那叫一个艰难啊。一方面,部队人数众多,行军速度快不起来;另一方面,当时的局势太混乱了,到处都是战火,道路也不好走。再加上吴三桂心里也犯嘀咕,他也在琢磨,这大明江山还能不能保住,自己这么急匆匆赶过去,到底值不值。就这么犹犹豫豫、磨磨蹭蹭的,耽误了不少时间。
与此同时,李自成可没闲着,他带着农民军一路猛攻,很快就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眼巴巴地盼着吴三桂能快点来救他,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吴三桂的影子。没办法,城破之后,崇祯只能跑到煤山上,找了棵歪脖子树,上吊自杀了。这一上吊,大明两百多年的江山,算是彻底玩儿完了。
后来有人就说了,要是吴三桂能早到 3 天,情况说不定就大不一样了。你想啊,关宁铁骑那战斗力,要是及时赶到北京,和李自成的农民军干上一仗,胜负还真不好说。就算打不过李自成,最起码也能给李自成造成不小的损失,延缓他的进攻步伐。而且,吴三桂要是到了,说不定能给崇祯皇帝打打气,稳定一下军心民心,再想办法组织抵抗。
再者说了,吴三桂要是早到,清军那边也得掂量掂量。多尔衮一直想入关,可忌惮的就是关宁铁骑。要是关宁铁骑在京城附近,多尔衮还敢不敢轻易入关,那还得打个问号。说不定啊,历史的走向就这么被改变了,中国后面三百年的历史,就不是清朝的天下了。
但历史这东西,没办法假设。吴三桂就是没早到那 3 天,明朝也确实灭亡了。吴三桂后来引清军入关,这事儿也被后人诟病了几百年。不过话说回来,明朝的灭亡,也不能全怪吴三桂一个人。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员贪污成风,老百姓日子过得苦不堪言,社会矛盾那是相当尖锐。再加上天灾不断,内忧外患一起来,就算吴三桂早到 3 天,明朝这大厦将倾的局面,真能彻底扭转过来吗?这还真不好说。但不管怎么说,吴三桂没早到这 3 天,确实成了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让人忍不住感叹,这历史啊,有时候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