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清“铁帽子王”的外甥女,在八旗选秀中被皇帝一眼相中,赐婚给皇子奕詝,地位尊崇,成为嫡福晋,原本是位极人臣的起点。然而婚后的她却命途多舛,体弱多病,宛如宫廷中的林黛玉,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尚不足二十岁。更令人唏嘘的是,她去世仅仅三十二天之后,丈夫奕詝就登基称帝,成为咸丰皇帝。而这位薄命的皇后,直到三朝更替之后才入土为安,实在堪称清代最无福气的一位皇后。
一、铁帽子王的外甥女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生年已不可考,原本是满洲镶蓝旗人,后来因婚嫁与身份的提升抬入满洲镶黄旗。她的父亲富泰曾官至太常寺少卿,母亲则出身高贵,是郑亲王乌尔恭阿的女儿。按身份来说,萨克达氏本就是旗中贵女。
她的家族在清初并不显赫,直到曾祖父明山才逐渐崭露头角。明山以监生出身,起初为笔帖式,逐步升任道员、布政使,最终官至云贵总督。道光帝继位后,更将他召入京师,委以刑部尚书兼都统的重任,足见其受器重。或许正因明山的功勋,使道光帝愿意将其曾孙女嫁给皇子奕詝。
相比之下,孝德显皇后的祖父祺昌、父亲富泰仕途不算突出,只做到员外郎与太常寺少卿,算是中等高官。然而她的母族却极为显赫。其母出自郑亲王一脉,而郑亲王的封号属于清代仅有十二家的“铁帽子王”,可以世袭不替,地位举足轻重。
值得一提的是,萨克达氏还与另外两位清代皇后有亲缘关系。咸丰帝的继后孝贞显皇后,与她通过舅妈关系相连;而同治帝的孝哲毅皇后,则是她的表外甥女,后来又成了她的儿媳。这样的家族网络,使她在后宫中的地位更显稳固。
二、大清皇子嫡福晋
道光二十六年,犹豫不决的道光帝终于在立储密旨上写下“皇四子奕詝”的名字,确立了继承人,同时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这是清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储决定,几乎改变了大清后来的走向。
次年,道光帝下旨举行八旗选秀,为皇子择配。富泰之女萨克达氏因身份与才貌被选中,赐婚皇四子奕詝。两人于道光二十八年举行大婚,居于“南三所”,这是皇子们的居住之地,历史悠久,象征地位。
然而好景不长,萨克达氏婚后身体每况愈下。半年后便染上风寒,次年又添湿症,最后因血虚肝风卧床不起。虽然在道光二十九年末病情稍有缓和,却只是回光返照。十二月十二日,她在宫中香消玉殒,年纪尚不足二十。此时的她,虽然还未及丈夫登基,却已是未来皇后的身份。
更凄凉的是,她去世的前一日,道光帝的继母恭慈皇太后也离世,宫中悲戚一片。道光因操劳皇太后丧事,竟在一个月后也崩逝于圆明园慎德堂。
三、三朝之后才得安葬的皇后
道光驾崩后,奕詝继位,是为咸丰帝。当时距离萨克达氏去世仅仅三十二天。咸丰帝在为祖母与父亲筹办大丧的同时,并未忘记早逝的原配,下旨追封其为孝德皇后,颂辞隆重,将其一生的温婉贤淑加以赞颂。其家族也因她而获得荣耀——萨克达氏的父亲被追封为承恩公,母亲被封为一品夫人,家族也得以抬旗,地位显赫。
然而孝德皇后的灵柩却长期未能下葬。由于咸丰即位后无暇修建新陵,她的棺木一直暂厝于殡宫。直到十年后,咸丰病逝热河,也没有亲手建好皇陵。最后,这个重任落在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身上。
同治四年九月,年幼的同治帝在两宫太后的陪同下,终于主持葬礼,将咸丰与孝德显皇后合葬定陵。至此,这位红颜薄命的皇后,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才算真正入土为安。
子辰说: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在清史上的存在感极低,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咸丰帝的原配是慈安皇后。实际上,慈安只是继后,慈禧更只是妾室。若萨克达氏未早逝,或许整个晚清历史都会改写。
她短暂的一生,换来了家族荣耀与抬旗的殊荣,却失去了最本该属于她的富贵享受。她是清代最没有福气的皇后,一个命运早早被定格的女子。她的红颜早逝,不仅让人扼腕叹息,更在某种程度上,深深影响了大清王朝后续的走向。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文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