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面理解张飞与吕布的二番战,必须先回到他们第一次交锋的场景加以分析。因为在两次斗将中,张飞的表现迥然不同。首战中他急于求功,结果仓促之间显露败势;而在二番战里,他却能与吕布僵持百余回合,丝毫不落下风。这到底是张飞在短时间内枪法精进,还是吕布因沉溺酒色而武艺衰退?要探讨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史料和演义的描写进行细致分析。
先说吕布在与张飞初战之前的战绩。他在河内先斩方悦,仅五合便将其刺于马下,随后一戟击杀穆顺,又在十余合之间重创武安国,甚至斩断这位能舞五十斤铁锤大将的手腕。再之后,两合之内便击败了白马义从之主公孙瓒。如果不是张飞急速策马冲出,公孙瓒也难逃一死。这些胜利可以说是吕布的“热身战”,显示了他当时无与伦比的锋芒。
到了张飞与吕布的首战,罗本中记载:“飞抖擞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剑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去长把马一拍,来夹攻吕布。”此处张飞虽怒吼震天,然而并未能在气势上压制吕布。若非关羽见势不妙,及时加入战局,只怕张飞已被逼入险境。罗本并未明确交代具体回合数,而毛本却补充成五十余合胜负未分。由此可见,首战中张飞很可能在二三十合之内便已枪法凌乱,毛本的五十合说法更像是后人出于平衡而强行润饰。
然而到了二番战,情况却大为不同。书中原文写道:“布挺戟出马,来战张飞,两个酣战一百余合,未见胜负。玄德见吕布军四围渐渐裹将来,恐有疏失,急鸣金收军入城内。”这次记载的重点在“未见胜负”四字,与“胜负未分”有本质区别。前者意味着完全平手,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而后者则往往暗示有上风下风之分。由此可见,张飞在此战中并未处于劣势,刘备鸣金收兵,也只是担心吕布军队包围之势,而非张飞已将要败。
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差,关键在于张飞战术的转变。首战时,因关羽斩华雄立下奇功,张飞急于在诸侯面前展现自己的虎威,以鼓舞刘备阵营的士气,因此选择与吕布硬拼力气。结果在正面比拼中迅速落入下风,险些遭难。到了二番战,他吸取了教训,不再拼蛮力,而是凭借丈八蛇矛的长度与灵活,专注于枪法上的周旋。吕布的方天画戟固然凌厉,但在纯粹的技巧对抗中,并未能压倒张飞。于是两人一连大战百余回合,仍然难分胜负。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张飞与吕布之间的差距主要在力量,而非枪术。首战中因急躁而败,二战中则因战术得当而守。张飞能否击败吕布?几率极低,但只要避免硬拼力气,他完全可以与吕布周旋极长时间,甚至出现所谓“无上限”的缠斗局面。吕布要想在此情况下取胜,恐怕需要耗费数百回合,且胜算不超过两三成。
综观两次交锋,张飞虽未能真正战胜吕布,但通过战术调整,已经从仓促败北成长为能与天下第一武将硬拼百合不落下风的强将。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勇猛,更反映了他在战场上的灵活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