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进军四川后,战略上采取了多点出击的方式。他先后调遣庞统、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大将入蜀作战,以巩固西南局势,却独独留下关羽镇守荆州,手下掌控三万精锐大军。这一安排,既是对关羽的高度信任,也暗含着荆州在三国局势中的重要地位。荆州不仅是南北咽喉之地,更是蜀汉赖以东进与抗衡魏吴的战略核心。
关羽后来趁着曹魏政局混乱,主动出击,挥军北伐,意图重创曹操势力。其初战告捷,威震天下。然而东吴方面却暗中酝酿图谋,孙权派遣吕蒙趁关羽北上之际突然袭击荆州。关羽猝不及防,被迫败退至麦城,最终兵败身死。后世多将此归咎于关羽“骄兵大意,轻失荆州”,但若深入分析当时局势,事实却远比表面复杂。
关羽以区区四万之众(其中还包含后期投靠的一万地方民军),依靠荆州两郡的经济与军力支撑,竟一度打得三国中最强大的曹魏节节败退。曹操为此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关羽的声威震动华夏,足见其实力非凡。相较而言,东吴的吕蒙则不敢与之正面对抗,而是表面示好,暗中与曹魏勾连,再由陆逊率军突袭荆州,方才得手,可谓机关算尽。
若从参战阵容来看,更能体现出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
蜀汉荆州方面:关羽统领全局,辅以糜芳、廖化、关平、周仓、傅士仁等将领,文臣则有马良、伊籍、向朗、糜竺等,初期兵力仅两万。战至中期,梁、郏、陆浑群盗投靠,增加一万兵力,使得总兵力扩展至三万有余。《三国志·关羽传》明确记载:“羽率众攻曹仁于樊……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这段记述足以说明关羽在当时的威慑力。
魏国襄阳、樊城与宛城方面:曹操一度动念亲征,甚至考虑迁都,可见关羽威胁之大。曹魏几乎动员全国兵力对抗关羽,参战将领包括曹仁、于禁、徐晃、庞德、张辽等悍将,文臣则有司马懿、满宠、蒋济等智囊。初始曹仁部约两万,先后四次增援,总兵力逾十万。前期于禁、庞德率领四万大军却因汉水暴涨,被关羽一举水淹七军,庞德战死,于禁投降,可谓惨败。其后徐晃、徐商、吕建等接连出战,仍屡屡受挫,直至曹魏集结十二营大军,才勉强逼退关羽。
东吴荆州战区:孙权完全背弃鲁肃曾力主的“吴蜀联盟”,转而向曹魏称臣,以换取后顾无忧,随即派吕蒙、蒋钦、潘璋、朱然、陆逊等率军偷袭荆州,文臣诸葛瑾、虞翻、吴范等也为此出谋划策。东吴投入兵力约四万,加上糜芳、傅士仁倒戈后的一万人,兵力总计达到五万。此战看似辉煌,实则为吴国埋下隐患。关羽被害、荆州失守,使蜀国元气大伤,而东吴亦因孤立无援,终究难逃后世覆灭的命运。
综合来看,襄樊之战与荆州之战几乎汇集了当时魏、吴两国的最强阵容,谋士与武将皆为一时之选,环环相扣,针对关羽布下重重陷阱。尽管关羽在指挥上存在失误,且遭遇内部背叛,最终导致大败,但若从实力对比来看,仅凭荆州两郡之地和有限兵力,换作蜀国任何一位将领前去守卫,恐怕同样难逃失败的结局。关羽之死,既是三国局势转折点,也是历史留给后人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