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一度打算废掉皇后武则天,他将上官仪关押在甘露宫内,并强迫他与王伏胜起草废后的诏书。然而,武则天面对危局,却巧妙地以退为进。她不仅自请一死,还声泪俱下地提及孩子们的命运,用母性的悲情深深打动了李治的心。上官仪眼见局势逆转,情急之下,直言斥责武则天专宠后宫、妒忌成性,甚至历数她的十大罪状。但武则天却毫不慌乱,反而放声大笑,冷冷讥讽道:“上官仪,你还漏了一条更大的罪名。武媚身为先帝才人,却与皇储私通,玷污宫闱,使得父子二代同享一牝,这岂非世间最大丑事?”
李治顿时羞愧难当,脸色涨得通红,捂住了面庞。武则天却不肯罢休,追问道:“陛下,当年是你情我愿,还是我勾引在先?褚遂良都敢说出此事,上官仪却不敢,唯恐天下耻笑李氏皇族!”李治无力承受昔日隐秘被揭破,慌乱间上前捂住武则天的嘴,哭喊:“够了!不要再说了!即便不给朕留颜面,也要给孩子们留些尊严!”提到子嗣,李治泪流满面,心中痛如刀割。
事实上,李治一生最重视亲情。他的父亲李世民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血洗宗室,给年幼的李治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登基后,他对亲族的死亡更加敏感。长孙无忌又借“高阳公主谋反案”,将李唐宗室斩杀殆尽,仅余数人苟延残喘,这让李治更加惧怕对亲人下手。因此,即便废黜王皇后与萧淑妃,他也吩咐太监范云仙暗中让她们速死,以免过多痛苦。至于前太子李忠与李素节,哪怕屡遭武则天迫害,李治也竭力庇护。武则天深谙他的善心,故此步步紧逼。
在关键时刻,她抚着李治的面庞,语气柔和:“陛下,若你一定要废我,那便赐我一条白绫,我自当了断。但求你念及十余年夫妻情分,让孩儿们随我一同走吧。”李治心如刀绞,几欲崩溃。王伏胜在旁急得直跺脚,高呼:“陛下,开弓没有回头箭啊!”然而李治怒斥:“你退下!”王伏胜满心绝望,落泪而出,认定自己在劫难逃。
此时李治已完全动情,捡起地上的凤冠,亲手为武则天重新戴上,语带惭愧:“媚娘,朕从未想杀你,只是……只是想让你记住教训。”上官仪见状,彻底明白眼前的皇帝优柔寡断,根本不堪依靠。他愤然摘下纱帽,厉声喝道:“武后,你牝鸡司晨,惑乱朝纲,终将背负千古骂名!李唐与天下人都不会容你!”言罢,弃帽而去,大笑推门。
然而,李治却在背后推责:“朕从未有废后之意,皆因上官仪挑拨!”上官仪听闻几欲跌倒,彻悟圣主并非明君,而是被情感与软弱困住的凡人。果然,公元664年二月初一,朝廷颁下诏令,反将“谋逆”之罪强加在上官仪与王伏胜身上,甚至连无辜的城阳公主也被牵连,史称冤案。至此,朝堂黑白颠倒,武则天与高宗并坐龙椅,共治天下。
那一刻,群臣朝拜,发现殿上已摆放两把龙椅。自此,大唐真正进入“二圣临朝”的新局面。文臣之首许敬宗喜形于色,领众拜倒;武臣之首李勣却端坐不语,心如止水。他明白,只要李治仍是名义上的君主,他便不必出手。但若武则天妄图改朝换代,他李勣绝不会袖手旁观。
这场宫廷风波,既是武则天心机深沉的胜利,也是李治懦弱善良的失败。君主若过分被亲情羁绊,便难以肩负天下大义。大唐政局自此埋下深重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