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韩南下,美国拉着联合国军介入,很快就打到鸭绿江边。中国志愿军10月入朝,把联合国军推回去。荷兰呢,本来是个小国,国土面积没中国一个省大,二战后经济也不咋地,但他们决定参战。为什么?一方面,美国压力大,联合国号召;另一方面,荷兰想在国际上刷存在感,顺便跟美国套近乎。
他们组了个志愿军营,叫荷兰联合国支队(NDVN),从全国招募志愿者。最初646人,后来增到800多人,这些人多是二战老兵,有在印尼殖民地打仗的经验。指挥官是马里努斯·登·奥登中校,1909年生人,军校毕业,当过东印度军军官,二战后在印尼镇压独立运动,经验丰富。营里分几个连,还有支援单位,装备是美式步枪、机枪。
荷兰营附属于美军第2步兵师的第38团,起初干些巡逻、抓北韩游击队的活。1951年1月,联合国军发起第四次战役,试图北上。中国志愿军反击,2月11日开始横城反击战。
2月12日凌晨,志愿军351团先打散了南韩第8师一部,扒了他们的军服伪装成溃兵,接近荷兰营阵地。荷兰营当时守在横城北的山包上,以为是盟军,就没太警觉。志愿军突然开火,用步枪和手榴弹猛攻。战斗就20分钟左右,荷兰营指挥部直接中招,登·奥登中校冲出去指挥时被击中,当场阵亡。
官方记录,荷兰营在那天损失17死、37伤,包括登·奥登。整个营没全灭,但打击重,士气低落。标题里说819人砍杀,有点夸大,实际营规模是600-800人,总伤亡在战争全程是120死645伤。
为什么荷兰营这么快败?一是情报失误,没料到志愿军伪装;二是地形不利,雪地行动慢;三是志愿军战术狠,近战突袭。登·奥登作为指挥官,经验足,但运气差,指挥部被直捣。历史书上说他死得突然,尸体后来运回联合国公墓埋在釜山。他事后被荷兰追授威廉军事勋章,这是他们最高荣誉,美国也给了银星勋章。
战斗后,荷兰营没散,副指挥官埃克豪特少校接手,重组队伍。2月13-15日,他们继续守325高地,跟美军一起反击,勉强稳住。整个横城仗,联合国军死了上千人,中国志愿军也付出代价,但成功挡住了推进。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小国卷入大国博弈,往往当炮灰。荷兰人本来想镀金,结果碰上志愿军。志愿军那时候装备差,靠步枪和手榴弹打美式部队,靠的就是机动和决心。荷兰营那些志愿者,多是二战幸存者,本想赚点荣誉,结果很多人回不去家。
因此,横城战斗是韩战一小仗,但对荷兰人是大事。小伙子去国外打工,想赚大钱,结果栽了,但咬牙坚持下来。这事还提醒大家,战争不是游戏,荷兰人现在不爱提这败仗,但它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