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本就是战乱纷纷、群雄逐鹿的年代。战场上,武将如云,勇力与谋略并举,但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中,吕布却常被冠以“第一猛将”之称,成为人们热衷排名的对象。众人崇敬英雄,按来往传闻和战绩给他们排座次,吕布在这样的民俗评价里往往稳居第一。不可否认,他确实英勇善战,善于骑射与长兵搏斗,这些当然是武将最基本的本事。可是究竟是哪些事迹、哪些气概,把他推到了如此高的高度?本文愿跟随史料与传说的线索,试着把这位一度风传千里的猛将,重新梳理成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形象,并对他所引发的传说进行回顾与解析。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吕布被描写成意气风发、万夫莫敌的存在,几乎是一个不敢轻易与之交手的巨星级人物。书中的他,勇猛如雷,单骑独战都能压群雄,读来让人热血沸腾、想要亲自上阵一试。然而在真实的三国岁月里,敢于主动单挑吕布的人其实非常少,只有两位来自不同阵营的名将敢于挺身对抗:一位来自蜀汉,另一位来自曹魏。此说表面的简单,却深刻体现了吕布在当时战场上的强大威慑力——几乎没有人愿意以一对一来与他对决。
虎牢关之战是吕布威风的一幕史诗。彼时他独自站在关前,声声号令,气势如山。方悦、穆顺、武安国、公孙瓚等多位名将先后出战,纷纷上前迎战,却一个个在吕布锋芒下败退,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战场上烽烟四起,喊杀声震天。就在众人以为他将以多对一的方式轻易取胜之时,竟有一人敢主动向吕布挑战——张飞。他先以挑衅激怒吕布,随后英勇出击,与吕布在战场上厮杀了五十回合,双方势均力敌,难以分出胜负。此时,桃园三结义的另一位兄弟关羽也赶来助阵,刘备亦随之而至,三人联手围攻吕布。最终吕布在三英并肩的夹击下逐渐处于劣势,被迫退走。尽管如此,吕布的骁勇与气概已深深烙印在史家与后世百姓心中,使他在后人的评价中仍被视作“第一猛将”的典范。
不过,张飞并非仅在虎牢关一战中对吕布发起挑战。自吕布投奔刘备、在徐州一带活动以来,二人之间的纠葛就并未真正消停过。传言说,张飞在酒宴上大喊要与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另一则说法则指吕布因张飞抢马之事与他交手过百余回合。就在众多交锋中,两人多次交手,战斗数百回合之久却始终难以分出胜负,显示出二人武艺与斗志的高强与相互牵制的格局。这些传闻虽带着传奇色彩,但从史料的角度看,张飞与吕布之间的对抗确实给人一种“谁更胜一筹”的错觉,二人之间的较量往往取决于战场上的一时机变与彼此的情绪导向。
再看看另一位并肩作战的猛将——许褚。作为曹操麾下的猛将,许褚以勇气与冲锋著称,当时曹操与吕布对峙,吕布再度挑衅,许褚勇敢上前应战。二十回合未分胜负,令曹操都为之担忧。为稳住局势,曹操又派出典韦、夏侯淳、夏侯渊、李典、乐进五人增援,一时间六人联合围攻吕布。尽管六人合击,吕布以惊人的武力与气势硬是一线之距地硬撑下来,终于摆脱包围,继续奋战。这场激战无疑是验证吕布不俗武艺的又一例证,也让人更清楚地理解他在多方强敌来袭时,仍能保持相当高的抗衡力。
综合历史记载,真正能与吕布单挑而不败的人,确实不多。就这两位在历史记载中被视为“敢于直面对吕布”的对手而言,蜀汉的张飞往往被视作在对阵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的一方;而曹魏的许褚,虽勇猛,却在对阵强敌时显得更像是一位稳健的坦克式战将。换言之,张飞在两人之中确实占有一定的优势地位,这也符合他在多次交锋中的突出表现。由此可见,吕布的风采与实力,之所以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正是在这些“单挑记忆”与“多方对阵”的交织里被放大、被神话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