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汉末群雄中素有“大将之冠”,被魏臣郭嘉、程昱盛赞为“万人之敌”,而周瑜也称其为“熊虎之将”。刘备对他更是寄予厚望,在率军进入益州后,将荆州的最高军政大权交给关羽,任命他为“董督荆州事”,以掌荆州的军政大计与防务事宜。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关羽在荆州的执掌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效果,东吴的吕蒙却先后两次对荆州发起突袭并取得战果。于是,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位骁勇善战的名将,究竟为何没能守住荆州?
一、夺取三郡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已认为刘备已夺得益州,便命诸葛瑾向刘备索取荆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却以不直言而含糊回答,称自己“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似乎在拖延让步。孙权遂视此为推托之词,直接派官员前往接管上述三郡,然而关羽并未坐视不理,力挺荆州的防务并将这三郡逐个驱逐出境。孙权大怒,遂授权吕蒙统领两万精兵,向长沙、零陵、桂阳发起猛攻,最终夺取三郡。此后,东吴迫使刘备就荆州与吴方之间划出湘水界线,局势进入新的阶段。面对这次突袭,关羽几乎没有做出积极有效的应对,等于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荆州的三郡。原因其实并不玄妙——关羽手头可用的兵力十分有限。原因在于刘备入川后带走了大量兵马,随后又征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支援,又调走了不少兵源,使得镇守荆州的兵力相当稀缺,无法同时兼顾南北的防务。
二、兵力空虚
当时荆州的防御重点落在北部的江陵与公安一线,因为这里是荆州的核心地带,且与曹操的势力边界相邻,常被乐进等人骚扰,军事压力极为沉重。关羽掌握的兵力本就有限,注定只能分兵防守北线,力图抵御曹操来袭。于是南部三郡的防线就显得极度薄弱,给东吴的袭扰创造了条件。关羽之所以在第二次夺取荆州的战役中再次失守,也与防守力量的不足关系密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南北夹击,欲发襄樊之战,抢夺荆州名义上的心腹襄阳与樊城。为对关羽形成牵制,陆逊替代吕蒙驻守陆口,并给关羽写信示以“谦下自托”的态度。关羽看完信后,因察觉陆逊的克制态度而愈发骄纵,便将坚守荆州、提防东吴的部队调往襄阳、樊城前线,一时间荆州的防线显得更加空虚。
三、军心瓦解
在吕蒙率兵偷袭荆州的同时,关羽又在北线对抗徐晃,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虽然关羽手中仍掌有数万大军,意欲收复荆州,但在回师途中,频繁与吴方使者往来,沟通对策。吕蒙对关羽的使者除了表示礼遇,还给予一定的城内活动便利,使得关羽逐步对城内外的局势产生了放松的态度。关羽夺取荆州后,吕蒙对其部伍的家属给予优厚的待遇,甚至超过了以往的水平。这些消息传回军中,立刻在关羽部将心中生出动摇,部分将士失去再战的意愿,溃散之风渐起。关羽回到安全地带“还当阳,西保麦城”之时,麾下仅存十余名骑兵。此刻,孙权已下定决心截断关羽的退路,最终在临沮之地将关羽、关平、赵累等人擒杀。回顾关羽丢荆州的全过程,可以清楚看出,在与吕蒙的对垒中,关羽已被对手牢牢牵制,几乎没有胜得回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