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前206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西汉共有十三位皇帝,延续了两百一十四年;东汉则有十四位皇帝,统治时间长达一百九十五年。在这个庞大的帝国中,既有开创基业、励精图治的雄主,如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以及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刘秀;也有一些皇帝能力薄弱,被权臣牵制甚至最终被废黜,留下了遗憾与悲剧的历史印记。
一、汉废帝刘贺
刘贺(?—前59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历史上的第九位皇帝。他本是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因霍光等大臣的安排登上皇位。然而,刘贺的皇帝生涯极为短暂,仅仅二十七天。
在即位之后,刘贺不甘心沦为权臣霍光的傀儡,企图与心腹合谋削弱霍光的权力,但由于谋划过于仓促且消息走漏,他很快便被废黜。虽然刘贺失去了帝位,但汉宣帝后来仍封他为海昏侯,并允许他在封国生活。最终,他在神爵三年(前59年)去世,算是以侯爵身份安然终老。与其他亡国之君相比,他虽遭罢黜,却没有惨烈的下场,这也算是一种幸运。
二、汉末帝刘婴
刘婴(公元5年—25年2月),是汉宣帝的玄孙,楚孝王刘嚣的曾孙,广戚侯刘显的儿子。他在王莽篡权的过程中被立为傀儡太子,被世人称为“孺子婴”。居摄元年(公元6年),年仅两岁的刘婴登上皇太子位,直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这一时期不过三年。
刘婴自小便受尽禁锢,王莽为了完全控制他,下令不准任何人和他交谈。他从小在孤寂环境中长大,甚至不懂六畜、不识人情,语言表达也十分困难,形同痴傻。更始三年(公元25年),随着新朝覆灭、天下大乱,他被李松所杀,年仅二十岁。刘婴的一生充满悲凉,从头到尾不过是权臣手中的棋子。
三、汉少帝刘辩
刘辩(173年或176年—190年),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年仅十四岁的刘辩继承皇位,史称汉少帝。由于年纪尚幼,政事由其母何太后垂帘。此时的东汉已名存实亡,宦官与外戚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
刘辩即位不久,何进为打击宦官,与袁绍密谋清除宦官集团,并召董卓进京助阵。计划败露后,宦官们反而先下手为强,杀死了何进,并劫持少帝出逃。随后董卓率军入京,掌控大权,将刘辩废为弘农王,立其弟刘协为汉献帝。虽已失去帝位,但董卓仍疑心未消,最终逼迫刘辩于公元190年自尽,年仅十余岁,结束了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四、汉献帝刘协
刘协(181年—234年),字伯和,是汉灵帝之子,少帝刘辩的异母弟。他在兄长被废后,被董卓立为皇帝,时年仅九岁,史称汉献帝。自此以后,刘协的一生便注定与傀儡皇帝的命运分不开。
汉献帝在位期间,朝政先后被董卓、李傕、郭汜、曹操等权臣掌握,帝王之尊实则形同虚设。虽然他名义上是大汉天子,但大多数时候只能随波逐流,毫无掌控权力的能力。直至曹丕受禅称帝,刘协被迫退位,成为山阳公。他虽失去了汉室的皇位,却得以安享晚年,于234年去世,享年五十三岁。作为东汉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人生既是悲哀,也是历史王朝更替中无法避免的牺牲。
这些被废黜或被摆布的皇帝,他们的人生都折射出汉朝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有人短命,有人痴傻,有人早逝,有人苟延残喘,但共同之处在于,他们虽身为天子,却并未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