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白宫展开会谈。会议的氛围表面上显得轻松,这是因为泽连斯基刻意营造了一种缓和的气氛。然而,这份轻松并不是真正的放松,更多是一种外交场合的表演。当谈话进入关键环节时,特朗普突然中断会晤,径直离开现场去接听一通来自普京的电话。几十分钟后,他返回会场,并直接甩出一句令全场空气凝固的话——他刚与普京通完电话,普京希望泽连斯基前往莫斯科,召开一场所谓的“和平峰会”。
此话一出,泽连斯基几乎没有犹豫,直接回绝,仅仅一个字:“不”。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外表的恭敬与客气,和那一刻的冷静清醒形成了鲜明对比。泽连斯基全程身着正装、态度得体,对特朗普频频表示感谢,但当触及到乌克兰的核心利益,他没有丝毫退让。“不”字的分量极重,它不仅是一种本能的反应,更是一种政治上的必然选择。
那么,普京为什么要提出在莫斯科举办和平峰会?原因显而易见:对俄罗斯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会议,而是一个象征。如果乌克兰总统踏入莫斯科,哪怕只是握手、合影或共饮一杯茶,都会被外界解读为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某种政治承认。这会意味着乌克兰承认俄罗斯是战争的主导者,也是谈判的主场方。这样的局面对普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胜利,他可以借此在国内炫耀,称乌克兰总统亲自到访求和;同时还可以在国际舞台释放信号:俄方依旧掌握主动权。
然而,对泽连斯基来说,若真去了莫斯科,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将失去平等的谈判地位,从乌克兰总统沦为一名失败者,去朝觐所谓的胜利者。这样的政治失分,远比战场上的挫败更加致命。因此,他的拒绝不仅是理智的判断,也是唯一可能的出路。
法新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欧洲领导人第一时间就表态,认为这一提议“并非良策”。这其实是委婉的集体劝阻。欧洲各国的态度很明确:不希望泽连斯基冒险去莫斯科。他们的顾虑有三点:首先是安全风险。即便普京承诺安全,也无人敢信,毕竟那是俄罗斯的地盘;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是舆论风险。哪怕普京什么都不做,只要新闻标题写着“乌克兰总统访问莫斯科”,欧洲各国民众就会立刻质疑领导层的立场。最后是政治影响。一旦俄乌在莫斯科达成任何协议,欧洲将被边缘化,布鲁塞尔的作用荡然无存,法国、德国的外交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
因此,欧洲明确表达反对,而特朗普则在暗中筹谋。他既转达了普京的意思,又扮演调和者的角色。美国此刻正推动俄乌会晤,备选地点包括布达佩斯、伊斯坦布尔、日内瓦、维也纳甚至白俄罗斯。每个地点都有不同的意味:布达佩斯代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平衡,伊斯坦布尔凸显土耳其的调解角色,而日内瓦与维也纳则是传统中立城市的象征。白俄罗斯则更有利于普京,却让泽连斯基心存顾虑。
不论最终选在哪里,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会是莫斯科。泽连斯基不会让自己置身于那样的陷阱之中。特朗普则显得更有算计,他暗示泽连斯基可以先与普京碰面,必要时自己再介入。他的策略并非单纯为和平,而是为了打造自己的政治舞台。只有当矛盾充分暴露,他再出面调停,才能收获最大的政治利益。
普京想要政治象征,特朗普要的是政治舞台,而泽连斯基则必须守住底线。在国际政治的残酷博弈中,有时候拒绝比妥协更难,但却更必要。若泽连斯基真的赴莫斯科,他不仅会在舆论上被动,连和平的主动权也将彻底丧失。事实上,这场所谓的“和平机会”,更像是一场试探与陷阱。泽连斯基的拒绝,既守住了乌克兰的尊严,也稳住了欧洲的立场,同时也让特朗普得以等待更合适的登场时机。
[免责声明]本文相关时间、过程及配图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正面信息,无低俗导向,请勿对号入座或进行人身攻击。理性看待国际事件,避免主观臆断及恶意评论。若文中涉及真实性争议或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来源:新华社新媒体2025-08-20《“普泽会”备选地点曝光 美欧筹划乌安全保障》、京报网2025-08-20《普京与特朗普提议在莫斯科举行和平峰会,泽连斯基:“不”》、长安街知事2025-08-20《“普泽会的安排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