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蒙偷袭荆州到关羽被潘璋俘虏并最终杀害,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把三分天下的风云彻底改写。古代交通条件极为有限,昼夜风霜都可能让一支军队的远行化为漫长的等待。刘备与诸葛亮在得知关羽战败的消息时,往往已经是败局难以挽回的时刻,东西南北的救援兵力也往往因为路途的艰险和气候的恶劣而迟滞。即使再多拖几日,麦城之外的堵塞与阻碍也不会一下子消散,救援的车马在山路与河谷间也只能缓慢前进。于是关羽的覆没,来得太快,让刘备、诸葛亮在惊慌与无奈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我们来梳理襄樊之战的全过程。襄樊之战发生在公元219年,当关羽发起对樊城的攻势时,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汉中之战已接近尾声。汉中之战中,刘备以出人意料的策略取得对曹操的相对胜利,使得益州一带进入全民备战的紧张状态;但与此同时,刘备也付出了吴兰、雷铜等多名悍将的损失,才勉强逼退曹操出汉中。这一战的结果使刘备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按照仪式化的隆重战略去北伐应援关羽,形势的复杂与压力让他不得不收拢军心、稳住后方。
在七月,关羽正式对樊城展开攻势。曹操作出迅捷调度,由于禁率领大军前来救援樊城,与关羽在樊城及其周边展开对峙直到八月。襄阳盆地上方连日降下倾盆大雨,山洪暴涨,樊城北部的地带与部队驻地被洪水夹击,营垒的木栅与战壕在洪水的冲击下渐渐坍塌。此时,关羽巧妙地转守为攻,率领水军通过江河水道对于禁的军阵实施围攻,于禁在水路的劣势中逐步陷入劣势,被迫投降于关羽麾下。
于禁投降后,关羽随即集中兵力对樊城进行围困。樊城北部的乱民见俘与降,纷纷响应关羽,局势因之迅速扩张,关羽的威名在华夏大地上形成“雷动北方、威震江汉”的气势。到了同年九月,曹操惊惶之心生,担心关羽有机会对许昌实施奇袭,遂拟将汉献帝迁徙至邺城,以防祸从天降。经司马懿等人多方劝阻,曹操才暂时打消了这场跨域移动的念头。
随后,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决定与孙权联合对关羽形成夹击。大约在同年的十月,徐晃在樊城对关羽的部队实施了一场关键性的击破,使局势对蜀汉日益不利。与此同时,吕蒙在荆州采取“白衣渡江”的奇袭策略,悄然突入荆州防线,令关羽的救援路径变得更为危险。关羽为了自保,只得从樊城退回,兵势遂减。
进入十一月,陆逊率领南方水陆大军,攻占宜都郡,俘虏并杀害蜀军上万人,关羽只能继续向麦城撤退,保命成为当务之急。十余天的时间里,关羽的兵力与士气都被持续压制,麦城的防线如同一道脆弱的屏障,随时可能被攻破。
同年的十二月,关羽试图从麦城突围,向益州方向逃窜,但逃至距离益州仅数十里的临沮时,被潘璋俘虏并残忍杀害。关羽从曾经的威震华夏,到兵败身亡,仅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樊城到成都的路程至少有千里之遥,从荆州入川还需翻越重峦的山岭与险峰,关羽传信求援的使者至少要半月才能抵达成都,这其中的时间差与阻碍,正是他命运急转的外部条件。
当关羽被徐晃击败,大约处于十月的时段;关羽败走麦城,时间落在十一月。此时关羽已进入东吴的包围圈,消息要传到刘备和诸葛亮手中,显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与极其艰难的传递。由此可见,在关羽遇害之前,诸葛亮对荆州的实际战况并不清楚,无法迅速派兵救援关羽的处境显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