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唐朝被广泛认定为当时世界最为强盛的政权之一,国力雄厚,声名远播,宛如“万国来朝”的盛景,吸引着亚欧各地的商旅与使节前来交流与往来。来自日本的天皇也屡次派遣使者踏上中原大地,带着无数来自东瀛的留学生,他们多为贵族学子,被天皇派来潜心学习中原的制度、礼仪与文化。与这些来自海外学子同行的,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高向玄理的人物,他在隋、唐两个朝代之间,先后两次担任使者,成为中日文化互动中的重要桥梁之一。
在唐朝的宏大历史场景中,贞观盛世的尾声与唐高宗的登位,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开启。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成为唐高宗。彼时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为了庆贺唐朝新君的登基,第三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原,这一次出使的队伍中就有高向玄理这样的学者与使者同行。能在宛若星河般灿烂的唐朝宫廷中留下足迹,高向玄理的经历自带传奇色彩,他不仅学贯中西,还带着作为飞鸟时代学者的独特视角,亲历了两次跨海与跨朝的外交任务。
高向玄理(亦作高向黑麻吕),其人被视为飞鸟时代日本的著名学者,身居冠位大锦上的最高学衔之列。早在608年前后,他便随同著名女学者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因而对中华大地的礼制、文字与风俗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正因为多次往返华夏之间,他对唐朝的体制与风俗有着更深的认知与把握。此时他向日本天皇透露一个颇为微妙的判断:唐高宗李治对美女的偏好相对明显,偏爱身形圆润、肌肤白皙的女子。于是他向天皇提出一个相对直白的建议,认为不仅要以金银珠宝进行贡品,甚至可以考虑以美人作为贡品来表达友好与敬意。天皇为此愿意付出,甚至把自己心爱、自以为极美的两位公主作为贡品献给唐朝皇帝,以此示好中原王朝的强盛与礼制。
随后,高向玄理带着这两位日本公主进入宫廷,前来见唐高宗。当时她们的穿着与妆扮,刻意模仿唐代女眷的风貌,试图以贴近唐宫审美的形象来讨好皇帝,因此高宗对她们颇为宠爱,在夜里甚至有侍寝之举。高向玄理完成天皇交代之任务,自然感到十分欣慰,带着任务的成就感返回驻留的驿馆。然而,第二天宫中却传来旨意,说这两位公主因“惊扰圣上”而被关进了笼子。这一消息让高向玄理大为吃惊,他立刻前往宫中向皇帝请罪,企图解释清楚事情的原委。
进入宫廷后,高向玄理并非简单地为两位公主辩解,他进一步探寻事情的真实缘由。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因审美差异而引发的误会。那两位日本公主为了取悦唐朝皇帝,特意采用了当时飞鸟时代流行的“美人妆”:她们把眉毛剃去,脸上涂抹大量的白粉,牙齿则被漆成黑色,以此呈现出一种极具当时日本风格的美态。飞鸟时代的美人妆在日本已颇为流行,虽是为讨好君王而设的妆饰,但在唐朝皇帝眼中,却因与中原审美的差异相去甚远,甚至带来些许惊讶与惊恐,误以为出现了异象或妖物进入宫廷,因此才作出将二人囚禁的极端反应。
幸而高向玄理耐心解释,唐高宗最终明白了事件的缘由,并放下了对这场误会的追究。回顾整件事,虽经由高向玄理的努力化解,但此番惊吓也在唐高宗心中留下了警觉: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不太可能再让这两位公主参与侍寝之事,也因此对两位公主的国使行程与境遇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这样一段跨文化的外交插曲,就在充满变数的宫廷之中画上了一个短暂却意味深长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