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中央领导人的合影中,作为我党领袖的毛主席,和八路军总司令的朱老总,都只能坐旁边,将中间C位让给了一位戴眼镜的人。
那你知道这张照片是什么时间,拍摄于哪里吗?
照片中的12个人都是谁,中间C位戴眼镜的男子又是谁呢?为什么能够力压毛主席、朱老总等人,稳坐C位呢?
这张照片是1938年,拍摄于延安桥儿沟,当时我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里胜利召开。会议上,选举出了12位主席团成员,他们合影留念,这才有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照片中的12个人都有谁。
首先后排左起第一位是陈云,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是我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站在陈云旁边,一头新潮发型的人是博古。此人在我党内声名狼藉,正是在他的错误领导下,才导致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后来在遵义会议上,博古被剥夺了最高指挥权。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出任西北办事处主席兼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站在博古右边的三个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分别是彭德怀,刘少奇和周总理,这里不再细说。
站在后排最右侧的人是张闻天。他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遵义会议时,毛主席取得了军事指挥权,而张闻天则取代博古,成为党内的总负责,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说完了后排的六个人,我们再来看下前排的六个人。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相比于后排穿着、姿势高度统一的六人,前排的六个人明显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在穿着上,前排左右两边的两个人,衣服明显要比其他人更新,更时尚,并且还穿着皮鞋。其中最左边戴眼镜的男子是康生,最右侧的则是王明。
两人都是我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长期在苏联,抗战爆发后,才刚回到延安。因此与历经千辛万苦长征的其他人,从穿着和气质上都有所差别。
坐在王明旁边,满脸笑容的人是项英。作为南方游击战的领导者之一,新四军成立后,项英出任新四军副军长,东南局书记。
在这张照片中,最引人注意的,无疑是坐在前排中间的三个人。其中左边的是毛主席,右边的是朱老总,而在两人中间,占据C位的人则是王稼祥。
在遵义会议上,正是他投出的关键一票,帮助毛主席重新获得红军的指挥权,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他与毛主席,周总理,组成新的“三人团”,负责指挥军事行动。
虽然在党内和军中,王稼祥有着很高的地位,但在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人都在的情况下,他似乎还不足以坐在C位上,例如同为三人团成员的张闻天,就站到了后排最边上。
那拍摄这张照片时,毛主席为何要让王稼祥坐在了中间位置呢?这还要从王明的“野心”说起。
遵义会议后,王明失去了领导权,他跑到苏联待了一段时。1937年12月,王明从苏联回国前,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于是他就以共产国际代表,斯大林特使自居,妄图重新夺取我党的最高指挥权。
在这个光环加持下,王明在政治局会议上,公开与毛主席唱反调,把很多同志糊弄住了,得到了出席会议的多数同志的赞同,使得毛主席则再次成为少数派。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稼祥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从苏联回国,并带来了斯大林的口头指示:支持毛主席成为中共领袖,并认可他是中国革命涌现出来的成熟领导人。一击绝杀王明。
而正是因为王稼祥共产国际“钦差”的特殊身份,在拍照合影时,毛主席才将他推到了中间C位。一方面表示对共产国际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王稼祥立下大功的肯定。
而这张照片也成为了一次重要的历史见证,彻底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绝对领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照片中的人虽然穿着破烂,身形消瘦,但却精神焕发,面露笑容的原因。说明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已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从此以后中共中央内部就再也没有领导权的争议和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