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的众多铜钱当中,最常被提及且被后人广为收藏的要数所谓的五帝钱。五帝钱并非指某一枚钱币,而是指顺治、雍正、康熙、乾隆、嘉庆这五位皇帝在位时铸造的铜钱总称。民间把这五位皇帝与我国传统的五行理念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的在位时期与五行相合,因此把这些钱币统称为“五帝钱”。此类钱币往往被视为趋吉避邪、祈福增祥的吉物,因而深受普通百姓喜爱。很多人把五帝钱摆放在家中、挂在车内,或者作为礼物赠予自己在意的人。本文所述的“雍正通宝”之所以被许多收藏爱好者重点关注,原因就在于它在品相相近、版本相近的前提下,具备较高的收藏潜力。
雍正皇帝,名胤禛,出身爱新觉罗氏。按记载,他在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作为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母亲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被封为贝勒;再往后到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朝中诸位皇子为争储位,纷纷结党营私,宫廷斗法异常激烈。生性偏于孤僻的胤禛,表面上尽显孝悌之态以安抚父皇,但实则在权力的夹缝中稳步提升。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严冬,玄烨驾崩,胤禛借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的特殊地位,合纵借用四川总督年羹尧的兵力,最终登上皇位,并在次年改年号为雍正。其在位十三年,短中有序,政务运作多以稳健著称。
人们喜爱雍正通宝,除了其字口方正、通体整齐的外观之外,还在于它的版别相对规整、直径偏大、做工精细,铸造文字之间的间距均匀、线条清晰,整体美感较强。相比其他时期的铜钱,清代雍正通宝的版本并不繁多,这也导致收藏者在对比时必须重视版本差异。举例来说,康熙通宝中就存在一种专为祝寿而铸的“罗汉钱”版本——与普通康熙通宝相比,罗汉钱在价格上要高出许多,因此在收藏时若条件允许,优先考虑罗汉钱。所谓罗汉钱的主要辨别点,集中在康熙“熙”字的结构上:普通版本往往在“熙”字上多出的一撇,而罗汉钱则在这一笔处有差异,导致字形显得略有不同。
在收藏清代钱币时,我们应当尽量选择品相较好的品种。若以五帝钱为收藏对象,最好挑选五枚钱币的大小接近、重量相近,颜色与包浆颜色也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在视觉呈现上更为和谐,也更容易形成整体的收藏意境。尤其是在五枚钱的颜色差异较大时,整体观感会受到影响,因而在选购时应格外留意。对收藏者来说,一致性、统一性不仅提升观赏性,也有助于鉴定与保养的便利性。
温馨提示:收藏钱币需谨慎辨伪,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请结合权威的年代、铸造工艺和款识信息进行甄别。若可能,携带放大镜、测量工具,核对直径、重量以及铜质与包浆特征,避免冲动购买而造成损失。此外,保管时应避免阳光直射、湿度过高和化学物质接触,以维持钱币的外观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