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世家大族在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曹操为例,他之所以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得益于曹氏家族和夏侯氏家族的众多优秀武将,如曹仁、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他们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军事人才。而相比之下,孙权虽然在宗室出身上不及曹操,但东吴宗室也培养出了不少名将。接下来,我们将盘点东吴宗室的六位杰出将领。
一、孙贲
孙贲是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也是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孙坚起兵时,孙贲便开始随同征战,协助父亲打理家业。公元191年,孙坚在战场上英勇阵亡,孙贲接管了孙坚的部队,并护送其父的遗体回到曲阿。随后,孙贲选择投靠袁术。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任命孙贲为九江太守,但孙贲拒绝了这个职务,决定抛弃妻儿,返回江南。此时,孙策已平定了吴郡和会稽,并开始进军庐江和江夏。当孙贲回到江南时,孙策已经稳固了地盘,并将孙贲任命为豫章太守,封为都亭侯。建安十三年(208年),孙贲被孙权任命为征虏将军,并继续担任豫章太守,直至去世。
二、孙瑜
孙瑜,字仲异,生于177年,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是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孙瑜早年以恭义校尉身份开始执掌军队,曾与周瑜、孙权等人一同征战。作为一名将领,孙瑜不仅擅长用兵,更能安抚部下,招降纳顺。他酷爱学习,喜欢读书,甚至请马普等学者为东吴将领及其子弟讲学,使得东吴开始设立学官。孙瑜的军功显赫,曾任奋威将军及丹杨太守。公元215年,孙瑜不幸去世,享年仅三十九岁。
三、孙皎
孙皎,字叔朗,生于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是孙坚之侄,孙权的堂弟。孙皎起初在江东担任护军校尉,率领一支精锐之师。凭借过人的军事才能,他很快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管理夏口。公元219年,孙皎随吕蒙平定荆州,然而就在同一年,孙皎因病去世。孙权为他追认功勋,并封其子孙胤为丹阳侯。
四、孙奂
孙奂是孙皎的弟弟,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将领。孙奂继承了哥哥的遗志,代领江夏太守一职,并以其足智多谋和英勇善战的能力赢得了军中将士和百姓的赞誉。黄武五年(226年),孙权趁曹丕去世之际,亲自指挥进攻曹魏的江夏,围攻石阳(今湖北黄坡西)。在这场战斗中,孙奂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部将鲜于丹率兵断淮道,并成功占领高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孙奂因此获得孙权的嘉奖,被任命为扬威将军,并封沙羡侯。公元234年,孙奂去世,享年四十岁。
五、孙韶
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非常喜爱他,便赐予了孙姓,并将其纳入孙氏家族。建安九年(204年),孙河遭遇刺杀,孙韶接管了孙河的军队,并被孙权任命为承烈校尉。后期,孙韶被任命为广陵太守和偏将军,逐步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受封为吴王,孙韶被升任为扬威将军,并封建德侯。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孙韶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并兼任幽州牧。赤乌四年(241年),孙韶因病去世。
六、孙桓
孙桓是孙河的第三子,吴国的建武将军。史料中记载,孙桓仪表堂堂,博学多才,擅长辩论,孙权常称他为“宗室颜渊”。孙桓最初担任武卫都尉,后来参与了吕蒙指挥的襄樊之战,协助击败了关羽。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桓协助招募了关羽兵败后的残兵,形成了一支强大的队伍。黄武元年(222年),年仅二十五岁的孙桓被任命为安东中郎将,并随陆逊参与抵抗刘备的进攻。在夷陵之战中,孙桓英勇作战,协同陆逊击败了蜀军,甚至一度截击了刘备的逃军,展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