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刘伯承将军携129师悄然绕到了娘子关的日军侧后,计划发动一场突然袭击来击退敌军。为了实现这次军事行动,刘伯承和他的部队必须运用游击战术,以快速灵活的作战方式来打乱日本军队的节奏。
10月22日,771团在七亘村附近的营庄布置营地时,却被日军的侦察飞机发现。当天晚上,日军悄然发起了偷袭,这让771团措手不及,应对十分仓促。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攻势中,他们与师部失去了联系,经过整整14个小时后才重新恢复联络,而此时全团的伤亡人数已达30多人,损失惨重,士兵们心中无不懊恼和焦虑。
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二军团司令兼第13军军长汤恩伯在得知771团被围的消息后,也对事态发展感到相当担忧。他立即给刘伯承打去电话,语气中显露出急迫与无奈:“看来你们的游击战局面不乐观,我们这里几万人的部队也难以抵挡,你们一个旅怎么能撑下去。还是撤离吧,快逃吧!”面对汤恩伯的劝告,刘伯承一时间竟无从回答。他沉吟片刻,转头对参谋处长李达说:“游击战能否奏效,过后再让他们见识见识。”
随即,刘伯承命令陈赓在七亘村布伏。当陈赓率部成功对日本军队发起第一次猛烈反击时,国民党军队却选择了放弃娘子关的防守。汤恩伯得知这一消息后,再次拨打了刘伯承的电话,急切地建议:“你们也快撤吧。”刘伯承坚定地回应:“我们刚在七亘村狠狠报复了一下敌人,击毙了他们300多人,还抓了300匹牲口。”汤恩伯对此感到意外,实时觉得刘伯承的游击战似乎仍有成效,“看来你们的游击战还真是有效啊!”刘伯承补充道:“我们准备在七亘村的周边再发动一次作战。”汤恩伯闻言,表示期待着他们接下来的战果,心中逐渐安定下来,匆忙撤退。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全线崩溃,太原于11月8日也随之沦陷。在老蒋的命令下,汤恩伯前往太原南方的榆次设立阵地,试图遏制日本军队向南推进。但在榆社,远未稳妥的沮丧情绪笼罩着他,他遇到了从前线退下来的败兵,不禁心生畏惧,停止前进的脚步。经过一番寒暄,他再次拨通了刘伯承的电话,询问战况:“你们那里的情况如何,沁州方向、西河底有人来,对我们的左侧背威胁很大啊!”
刘伯承语气沉着地回答:“汤将军,我的司令部设在西河底,您那边的左侧并没有敌军。”对方听后,略显放松,随即问:“那么我的右侧有没有问题呢?”刘伯承很有自信地说:“右边也毫无敌情,从六河沟到石家庄,再到太原市郊,都是我们的部队在把守。”他的态度诚恳,似乎向汤恩伯传递着一种踏实的信心。
汤恩伯心里感到稍微宽慰,情绪也逐渐好转,便表示自己久仰刘将军的名声,想要亲自见一见这位杰出的指挥官。刘伯承欣然应邀前往榆社。当两人会面时,汤恩伯直言不讳:“你们的游击战打得相当出色!”李达对此后来说:“其实汤恩伯说的这句话,确实是出于心里话。”有关刘伯承三次在七亘村设伏的细节,以及汤恩伯态度变化的记载,见于《刘伯承三次设伏七亘村及汤恩伯前后态度的变化过程》一书中。这本书由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自问世以来销量已突破百万册,在中国军事类书籍中名列前茅,成为年度畅销书,深受读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