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强盗集团若无法实现其目标,往往是因为分赃不均。以八国联军为例,这八个国家对中国的分赃最终并未使每个人都满意,因为中国实在是一块大蛋糕,各国之间在瓜分时难免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八个国家并没有真正打算彻底瓜分中国。所谓的瓜分,意味着将一个国家一分为二,直至不留一丝残缺,而他们其实从未有过这样的计划。因为他们深知,要真正管理这样一个人口庞大、历史悠久的国家——清朝,其复杂性和艰巨性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能力。八国联军的指挥官在回溯其入侵时曾明确表示,像清政府这样能够统治四亿人口的国家,根本没有哪个欧洲国家能够做到。既然如此,何谈各自分割几个省份呢?
在慈禧太后匆匆逃离的时刻,尽管清朝的统治形式已经崩塌,但实际的实力仍在。李鸿章等地的地方强权签署了东南互保条约,使得南方各省的主力军并未参与到战斗中。若想随意瓜分中国,首先就要面对那些地方巡抚和总督的抵抗。凭借八国联军展示出的军事力量,显然无法轻易打破这些地方势力的防线。
当各国签署不平等条约时,能够从中国这块“蛋糕”中获取最多利益的,主要是来自英国、德国和美国。英国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列强,其在对华侵略中始终充当先锋,因此在对华贸易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其贸易总额占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70%。而俄罗斯虽然与中国没有直接的冲突,但善于在混乱中获取利益。虽然其在欧洲的地位不算突出,但与中国的接壤让它享受了巨大的地理优势。俄罗斯对中国的需求相对简单,主要集中在土地上,结果不惜割走中国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至于美国,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和中国爆发过战争,也没有土地上的需求,但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通过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在中美贸易中分得了一杯羹。而与之相比,其他一些列强如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实力则显得微不足道,既与中国无接壤之地,海军力量也不强,因而可获得的实际利益甚微;其中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几乎只是象征性参与。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了台湾,尽管有其地盘扩张的野心,但在八国联军中其地位卑微,实则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弟弟。
那么,若真要讨论分割土地的利益核心,俄罗斯与日本无疑是最得利的两个国家。因地理位置接近,尤其容易获得大片的土地。而欧洲的其他列强由于山高水远,维持广泛的殖民地也显得极为困难。更为重要的是,英国和美国的真正需求并不在于土地,而是在于希望清政府进一步开放市场。如果各自的土地都被他国拿走,他们自己将无处倾销商品。因此,英美最终建议大家不如放弃割地,索要赔款来得更为简单明了。